为什么恒星坍塌后就会变黑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7:47:57
恒星燃烧完了不是会转化为其他物质吗?就好象火烧纸这样,为什么纸燃烧后不能变为"黑洞"呢?

质量大恒星坍塌后就会变黑洞
质量小恒星坍塌后就会变白矮星
因为纸的燃烧是化学能 不是核能

恒星最终的结果成不成黑洞,那得由恒星的最初质量来决定,恒星最终都要先膨胀,然后收缩,如果质量一般的恒星,坍塌后将成为白矮星,如果质量再大点的恒星,坍塌后,会将原子核压爆,余留下中子,成为密度极大的中子星,而质量再大点,它会将中子压爆,最终形成连光子也逃不过的黑洞

足够多的纸灰放在一起照样能形成黑洞,和化学成分无关,只要质量足够大,
体积足够小。

黑洞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特别致密的暗天体。大质量恒星在其演化末期发生塌缩,其物质特别致密,它有一个称为“视界”的封闭边界,黑洞中隐匿着巨大的引力场,因引力场特别强以至于包括光子在内的任何物质只能进去而无法逃脱。形成黑洞的星核质量下限约3倍太阳质量,当然,这是最后的星核质量,而不是恒星在主序时期的质量。除了这种恒星级黑洞,也有其他来源的黑洞——所谓微型黑洞可能形成于宇宙早期,而所谓超大质量黑洞可能存在于星系中央。(参考:《宇宙新视野》)
黑洞不让任何其边界以内的任何事物被外界看见,这就是这种物体被称为“黑洞”的缘故。我们无法通过光的反射来观察它,只能通过受其影响的周围物体来间接了解黑洞。虽然这么说,但黑洞还是有它的边界,即”事件视界(视界)”.据猜测,黑洞是死亡恒星的剩余物,是在特殊的大质量超巨星坍塌收缩时产生的。另外,黑洞必须是一颗质量大于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演化到末期而形成的,质量小于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是无法形成黑洞的.(有关参考:《时间简史》——霍金 著)
■物理学观点的解释 黑洞其实也是个星球(类似星球),只不过它的密度非常非常大, 靠近它的物体都被它的引力所约束(就好像人在地球上没有飞走一样),不管用多大的速度都无法脱离。对于地球来说,以第二宇宙速度(11.2km/s)来飞行就可以逃离地球,但是对于黑洞来说,它的第二宇宙速度之大,竟然超越了光速,所以连光都跑不出来,于是射进去的光没有反射回来,我们的眼睛就看不到任何东西,只是黑色一片。
1、一些科学家认为,以为光的速度比黑洞慢,所以被吸进去,当速度比黑洞快时就可以穿过黑洞边缘。

科学家至今无法解释黑洞怎样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