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典故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5 02:42:32
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典故来历?

谢谢大家了,急着要用的。。。。。。

长沙水,指长沙南门口“白沙井”井水,名“沙水”。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沙水清澈甘美,驰名远近。武昌鱼,因主要产地在湖北省古武昌县(今鄂城县)的梁子湖而得名。三国时吴主孙皓(孙权的孙子)从建业(今南京)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县),当时的人反对迁都,编出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词中这两句化用民谣,用形象化的说法,点明行踪。

1.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长沙水,指长沙南门口“白沙井”井水,名“沙水”。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沙水清澈甘美,驰名远近。武昌鱼,因主要产地在湖北省古武昌县(今鄂城县)的梁子湖而得名。三国时吴主孙皓(孙权的孙子)从建业(今南京)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县),当时的人反对迁都,编出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词中这两句化用民谣,用形象化的说法,点明行踪。

2.武昌鱼即鳊鱼,以三国时吴王故都武昌(今鄂州市)得名,吴曾迁都建业(今南京市)。乌程侯孙皓拟迁回武昌,大臣陆凯上书谏阻,,引用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民谣,使武昌鱼之称流传1700多年,名声越来越大。南宋诗人范成大写下了"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使淹留"的名句,毛泽东在1956年写下的《水调歌头?游泳》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为开篇,使武昌鱼更加名扬中外。
武昌鱼的名声太大了,以至古今武昌都说自己是它的故乡。古武昌当仁不让,且有"产樊口者甲天下"的古语相武昌鱼即樊口鳊鱼之说为佐证。今武昌八则论证:武昌鱼产于梁子湖,与梁子湖仅一堤之隔的今武昌县牛山湖中有个鳊鱼潭,是武昌鱼的繁殖基地。其实,两地之争可以统一:武昌鱼的主产地梁子湖为今鄂州市和武昌县共管,包括牛山湖在内的武昌县许多湖泊均属梁子湖水系,梁子湖及其水系的水经过九十里樊川至樊口大江,武昌鱼顺流而下,到樊口被捕捞,即为樊口鳊鱼。

一般认为,武昌鱼即团头鲂,是鳊鱼的一种。有的认为不仅指团头鲂,而且指长春鳊、三角鳊,即鳊鱼潭里盛产的鳊鱼三姐妹。

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典故来源于三国时代东吴流行于今南京一带的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