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与他的迷你王国”这部电影体现了主人公什么优良品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4:11:30

毕加索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他的画惟有临摹孩子的涂鸦。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童年,只是大多数人深信眼睛长在前面是向前看的,因此选择了忘记,所以离天才越来越远。于是尚未丧失天才的人眼见世间人心越来越缺乏浪漫和想象力,不免着急,于是着力,以种种艺术的临摹重新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潜藏的童真。所以曾经说了数次只拍十部电影的吕克·贝松又一次站到了摄影机的后面,以这本电影作为他的收山之作。这一次,他将视角对准了孩童,因为“深信尊重并且珍爱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儿童世界是一件最基本的事情”,于是有了“亚瑟”奇幻小说系列,于是有了电影《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

或许之前在成人世界里周游历险太过疲乏,吕克·贝松轻挥魔术手杖,索性让这一次的《亚瑟》彻底返老还童,让儿童成为世界的主宰,摇身一变为拯救一切的小英雄。10岁的亚瑟是个淘气的男孩子,住在外婆家中,美丽的花园是他发挥智慧才能、摆弄创造发明的乐园,这里还埋藏着几年前神秘失踪的外公留下的红宝石。但好景不长,房地商要抢占外婆的房子,亚瑟必须找到外公的红宝石。于是他开动脑筋解开外公留下的谜题,打开了月光之门,进入到了一个神奇的微观世界——迷你墨王国,结识了国王的子女——发明大王贝塔牧许和美丽骁勇的公主赛琳娜,而真正的冒险才刚刚开始。

从一开始,吕克·贝松精心打造的这场冒险就带着浓郁的好莱坞风情,在一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式的历险之后,主人公带着红宝石和美人的芳心回到了现实(当然,由于主人公年龄太小,还不能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最多只能得到公主的芳吻),然后红宝石归外公,公主的芳心则归自己。这一大团圆结局中的公平分配不免让人将此亚瑟小子的冒险故事看作一个儿童版的《夺宝奇兵》(最后的结尾是宝物归政府所有,女人归琼斯所有)。有识之士或许据此要戟指大骂吕克的全盘好莱坞化了,但是这位“法国的斯皮尔伯格”却不会就此承认这是堕落的表现。相反,这一场妙趣横生的冒险恰恰是每个成人心中向往的天地,披起童年那温情脉脉的外衣,乘着时光旅行机风驰电掣般往回开,一直开到许久许久以前,那时的我们也曾经幻想在现实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而除了我们自己可以在两个世界之间自由穿梭外,别人都看不到。于是在银幕上辨别自己童年梦幻的痕迹,然后在影院灯光亮起的刹那突然明白过来,这只是一个回不去的梦了,于是对于童年、童真、童趣的失落感如袅袅白雾般从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