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一段话:“人法地、地法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1:02:50
老子的一段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怎样解释和理解这段话?

直译为:人遵循大地(人间)的规律,大地遵循上天的规律,上天遵循道,道遵循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 文

有种事物混合各种属性为一而成,它决定世界的生发程序。它没有声音和形象,独立自主永不改变属性。其属性的循变永不出差错,可称它为世界生发的本源。我不知道它的称谓,就称它为道路的道,按作用能力起名叫大无边。“大”可称它为离逝,“离逝”可称它为巡远,“巡远”可称它为极反。
因此说:科学和理想作用大,天然和上级作用大,社会和下级作用大,圣王和能人作用大。世界有四大方面,而圣王与能人占其中一方面。人文逻辑受制于生活,生活逻辑受制于统治,统治逻辑受制于科学,科学逻辑受制于自然规律。

说明:

老子说的“大逝远反”都是人的判断,但科学家很具体“圣人之能成其大也,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就是科学家不把道自认为大逝远而能反成其为大目标!“有象”、“有物”、“有道”的概念解法不同,观念“当其有”而意念“以为利”的象、物、道,是人们思维中的不同事物。“有象”在“惚恍”的意识思维中,“有物”在“恍惚”的意向思维中。而“有道”却是整体思维活动的成果,它科学理想地道导和道导是人能成功实践的动机导向。因此,将“有物”解为有属性的事物。四大:官作民主,王作官主,义作王主,民作义主,王、官、民因义而互为主公和公仆。道导导道道导道,导道道导导道导,道可导名可命,自无启有天下自正。寥:空虚无象。天:上层统治。地:下层生活。道:科学规律。道(导),人文逻辑。人,人文(文通纹)。王:“一贯三,王也”能统一天地人的能人。法:取法、受制于。
这段文字的宗旨是阐述规律和逻辑的一般循行关系。

于是问题来了:“但是,它是如何选择宇宙的初始状态和结构的?在时间的开端处“边界条件”是什么?”(《时间简史》第八章)。也就是说我们宇宙的开始有条件吗?老子为霍金解答了难题,请看《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