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里疾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9:08:52
我刚跟我老公谈恋爱的时候,我公公婆婆都很反对,虽然后来她们同意我们结婚,现在我老公对我不错,我公公婆婆也对我其实挺好的,但是我还是对婚姻没什么信心!而且平时我也很敏感,对我老公总是缺乏信任感(但他其实没做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情),请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里疾病?该怎么调解?
我们已经有宝宝了!而且是8月8号的!但我还是对婚姻没什么信心,老觉得我们的婚姻不能长久。看电视剧就只记得婆婆怎么对媳妇不好,永远也记不住婆媳关系融洽的那种!

预约电话:
  021-54249962
  021-64388553
  预约时间:
  9:00~21:00 全年无休
  咨询地址:
  徐家汇漕溪北路38号实业公
  寓20楼B室(近虹桥路)
  免费咨询热线:
  64388553(19:00-21:00)
  人格一般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活动的稳定的、持久的特征,尤其是可在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方面表现出的特征。常与个性、性格等词混用。人格的特征可表现为:⑴孤独或合群;⑵智慧的高与低;⑶情绪的稳定性;⑷顺从或好胜;⑸严肃认真或随便放任;⑹随和或挑剔;⑺腼腆或胆大;⑻严厉或体贴;⑼信任或多疑;⑽务实或喜空想;⑾直率或精明;⑿平静或焦虑;⒀保守或激进;⒁依赖集体或独立行动;⒂马虎或严格;⒃松弛或紧张。这些特征往往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反映出来。
  对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格称为正常人格;适应不良的人格称为不良人格;有社会功能障碍或与社会发生冲突的人格称为人格障碍。正常人格与异常人格的区别是相对的,两者并无明确的界限。少年儿童期的行为尚未定型,其行为障碍一般也不认为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共同特点有:①当事人有特殊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通常表现在多方面,如情感、警觉性、感知和思维方式等,有明显与众不同的态度和行为;②当事人具有特殊行为模式是长期的,持续的,不限于精神疾病发作期;③当事人的特殊行为模式具有普遍性,使得当事人社交适应不良或职业功能明显受损;④当事人智能正常,主观上感到痛苦,但不能吸取教训;⑤当事人的特殊行为模式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现年18岁以上。

  1.偏执型:这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特点为:①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②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③易产生病态嫉妒;④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他人,总认为自己正确;⑤好嫉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⑥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⑦忽视或不相信与当事人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