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日语什么意思?不只是字面翻译,最好深入解释一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5:10:00
如何に死ぬかを学べば、如何に生きるかも学べるんだよ。
这句,学会了怎么死,也就学会了怎么生存。这句话谁说得忘了,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要好好活下去,还是什么啊?

如果您了解如何死了,学习如何做到这一点活。
本文的标题是小说《相约星期二》中的主人公,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神经系统疾病的莫里,在他人生的最后旅程,告诉人们该怎样打点行装的醒世恒言。

死亡本来是人生中惹不起躲不过的正常的事情。但是人们往往不敢去正视它。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这一事实,于是回避,忌讳,恐惧,沮丧,颓废,绝望……。真正能做到视死如归的人并不是很多。

莫里教授做到了,他把死亡作为他最后的一门课程,让别人去研究缓慢而耐心的死亡过程,观察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从中学到点什么。他证明了一件事:来日无多和毫无价值不是同义词。

死亡,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可不幸地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这个不幸就在于每个人都知道有人在死去,却都很难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去思考死亡这个问题。

为什么思考死亡这个问题就这么难呢?因为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人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抵押、买车、买房、装修……层层叠叠,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总是企图按照世俗的标准活得像样一些,大家似乎已经很不习惯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中后退一步,审视一下自己,问:难道这就是我一生所需要的一切?

去面对死亡就能改变这种状况?是的,当我们拂去外表的尘埃,便会看到生活的真谛。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快要死去时,所看问题的眼光也就大不一样了,就会与众不同地去看待人生。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作好准备,我们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

如果我们能接受随时都会死去的事实,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耽于抱负了。我们为此而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升官发财之事,也许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我们也许会让出空间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尽管我们说不上来‘精神产物’到底为何物,但我们知道我们在有些方面确实是有缺陷的。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细细想来,人活一世,操劳一生,终了也只有健康和思想情感属于自己。即使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