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大夫集后序 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3:58:13
全文翻译 谢谢

宋朝平定天下之后,曾公才开始出来做官。当时,太祖、太宗已制定好治理国家的法度准则,曾公在这个时候敢于直言当时的过失。他在朝廷上痛恨当权者的不忠,所以凡是他谈论国家大事,一定从皇帝爱护百姓、劳心万事之意出发,而指责大臣、从官持观望态度、心怀奸邪,和皇帝委任他们做官的初衷不能相称,所以国家治理很久还不能和谐融洽。至于曾公责难当世的言论,则常常是别人不敢说的。虽然多次因与当权派意见不合而贬官到外地,他的言论却更激切,不因为利害祸福就动摇自己的本意。
刚开始曾公特别被太宗称奇,他在任光禄寺丞、越州监酒税官时被召见,让他任职直史馆,然后做两浙转运使。不久直宗即位,他更凭借才能被真宗赏识。最初试用他做知制诰,起草皇帝诏书,后来西夏侵优,又让他任陕西经略判官。但曾公常常言论激切的议论大臣,当权者都不高兴,所以终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真宗终于被他的话感动,所以让他出任泉州知州,不到一年,又任苏州知州,五天后又任扬州知州。就要再次召他还京时,曾公此时又向皇帝上书,言辞间斥责大臣尤其激切,所以,最后曾公在同朝廷意见不合中去世。
曾公的谏言,大的方面有:认为自从唐朝衰亡以后,人民穷苦困顿已经很久了。国内安定下来以后,皇帝正修明法度,但掌权的人还是做事烦琐细碎,主管财利的大臣又更加急功近利,曾公独认为应该遵从简易,以便让人民休养生息,消除天下人的怨恨。祥符初年,各地争着报告符应之事,皇帝就着这种情况,于是到泰山封禅,祭祀汾阴后土神,而道教思想更加泛滥,从京师到各地,都大造道观。曾公更加直言进谏,认为天命不会被独占,应该罢黜奸臣,修明人事,反复言说,达几百千字。唉!曾公的尽忠,皇帝的纳谏,为什么一定要发生在古人身上呢!这不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皇帝圣明,人臣耿直”吗?多么兴盛的事啊!多么兴盛的事啊!
曾公在两浙为官时,上奏罢免苛税二百三十余项。在京为官时,又与三司争论,免除民租,放弃了民间的拖欠,曾公为政大致如此。
曾公最终因与当政者意思不合而去世,他的功绩和品行有的没有载入史书,即使记了下来,当政者喜欢他的就少,史书就果真可信吗?后代如果有人要推究考证他的行状,读他的碑文和书籍,以及我的这篇序,就会一五一十的看到他的一切。对那些真假评价就可以核实了。
曾公去世后,朝廷赐予谏议大夫的称号。祖父姓曾,名某,南丰人。为他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