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总量为什么会增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9:18:35
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总量为什么会增加?国家虽然不断印刷新的纸币,但每次都是通过银行回收或调换等值的纸币,因此,就中国来说,一段时间前后,总流通量应该是相等的,可是打个比方,现在对比十年前甚至更早,物价水平,每户人家拥有资产及现金量都早已不是一个档次,这如何解释?
我曾经觉得,印钞厂是国家的,纸币是国家发行的,是不是国家用的钱都是印钞厂拿出来就可以直接用的,而事实上不是,国家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税收里收来的。我后来想,是不是因为存银行后,利息不断多出,流入市场现金量增加,而事实上那些利息都来是贷款者还贷时放回银行的利息,两者相冲,往往还是还进去多,因为银行还有钱赚是吧。我也想过,是不是出口后外汇储备增加了,本国的货币总量就增加了,但细细想,全球这些年来,现金总量都在增加,这又如何解释?
我还想,是不是因为现在看不到的资产多了,资本社会里,往往一比财富多重拥有,现金总量不会多,可是想想几十年钱,几毛几分钱都没有,再重复使用,多重拥有,也不可能象现在的社会动不动就几亿的...
总之,为什么在一个总量固定的现金池里,除了让它流动更快以外,是谁,在什么情况下,给池中注入更多的现金?
一楼的回答我没看明白,感觉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重点.
我是想知道,比如十个人手里都有一块钱,而我是央行,我希望他们手中超过十块,注点钱使他们之间流通的钱增加到20块,那我把钱通过什么给他们?总不能白发给他们啊.
我知道央行会随着经济而调控货币数量,可是,这个把钱增加到市场里,是先给谁的,怎么给,凭什么给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国家指的是中央银行,而不是政府;
其次需要明确的是,发行的货币(以下称为银行券以示区分)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属于负债项;
再次,现行货币是信用货币,其背后没有一对一的实物资产作保证,但还是要以一定数量的国债、特别提款权、外汇及部分黄金做保证。央行做的看起来是无本生意,但也不是随便可以做的;
最后,实际上在银行券不可兑换的情况下,银行券本身的数量根本就没咱们认为的那么重要(谁让咱们不是央行),重要的是货币供需的平衡;还有,经济总量增加,代表着国民总资产的增加,对应的货币符号少了的话,货币符号代表的资产就多了,即使短期内没有表现,但央行若是没有进行相应调控的话,货币是会慢慢增值的。

今天看到这个问题,使我认识到,社会中有许许多多爱思考的人对这个问题也不明白,我想给你一个非常易懂的回答。
一、首先要明白,货币是通过银行贷款进入流通领域的。从以物易物到货币交换的转变,就是要先有类似银行这样的有信用贷款机构,部分人先向银行贷款来购买自己所需的东西,然后再通过向他人出售自己原先的物品来换取货币,换回的货币可以马上还给银行,也可再流通几回后再还。这是货币流通的起点,这个一般人都是懂的。
二、银行最初的货币从哪里来呢?这个也简单,自然是来自货币的发行机构,比如央行。央行把钞票印好以后,不是到处乱给的,而是把它作为自己天然的债务记下来,以后钞票如果全部收回来销毁了,这个债务也就没有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销毁的只会是部分。对记在自己账上的债务,央行会根据银行的需要,把它有成本地贷给各家需要货币的银行。从以物易物到货币交换就是这么来的。
三、经济规模扩大时,银行的货款规模必然相应扩大,央行也会扩印钞票,以增加银行的流动性。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总量增加就是这么随经济规模扩大而来的。如果一个国家经济规模持续缩水,央行就可能封存更多的回笼货币。
以上就是货币量增加的基本轮廓和路径。
武汉binbin

我认为国家会把多出来的钱用了投资,作为财政预算,投资修路,等公共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