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氟吡汀的理化性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4:58:37
请问马来酸氟吡汀的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特征?CAS:56995-20-1

马来酸氟吡汀(科达得龙)是普利瓦公司的子公司德国AWD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的非阿片类止痛药,于1986年在德国上市用于治疗术后疼痛、牙痛、伤口和烧伤痛,后重新上市用于治疗退行性关节病、神经和癌症疼痛、偏头痛、头痛和痛经,后在巴西上市。我国于2006年9月批准德国AWD公司的马来酸氟吡汀胶囊进口,商品名:科达得龙(Katadolon®)。
氟吡汀是一种新型的非阿片类止痛药,其作用机制是一种选择性神经原钾通道开放剂,具有止痛,肌肉松弛和神经保护三重功效。动物实验显示,氟吡汀在小鼠、大鼠热板法、牙髓电刺激法等多种疼痛模型实验中,均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强度(ED50)弱于美沙酮、丁丙诺啡和吗啡,与喷他佐辛相当,强于哌替啶、可待因、非那西丁和对乙酰氨基酚。如在热板法实验中,氟吡汀的作用强度( ED50为32mg/Kg,灌胃给药) 大约是吗啡的一半,是可待因的2倍,比非那西丁和扑热息痛强10倍。在清醒犬牙髓电刺激实验中,镇痛强度(ED50为3.5mg/Kg,灌胃给药)与喷他佐辛相当,其镇痛作用于给药后30min达峰值,作用至少持续75min。氟吡汀的镇痛作用是通过中枢所介导的。
氟吡汀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受体结合研究显示,氟吡汀与阿片受体几乎无或没有亲和力,属于非阿片类镇痛药,不具有成瘾性。氟吡汀是中枢性镇痛药,其作用机制与阿片类药物不同,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系统有关,拮抗NMDA受体可能是其发挥镇痛作用的受体机制之一,其更深入的镇痛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然而还发现对于在几种导致细胞凋亡的因素存在时,氟吡汀能有效阻止细胞的死亡,基于这点以及CJD(亚急性海绵状脑病)中脑细胞类似的凋亡机制,氟吡汀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极有潜力的药物,近几年发现氟吡汀除了止痛外还有不少新的功效:抗惊厥、解除肌肉痉挛、细胞保护、缺乏多巴胺导致的运动不能和僵硬、治疗帕金森症、偏头痛、抗炎退热、脑部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