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适度规模的影响因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5:04:39
国债适度规模的影响因素你认为有哪些方面 ?

国债的适度规模客观存在,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往往很难把握其具体数量界限。某些国家现行的关于国债规模的警戒性指标,诸如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GDP)不超过60%;国债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当年财政支出)不超过20%;国债偿债率(当年债务偿还额/当年财政收入)不超过10%;当年财政赤字/GDP比例不超过3%,等等,只是起警戒作用的一般性经验指标,并不一定与其他各国的具体情况吻合,特别是难以适应对各国某个特定时期国债适度规模的判断。这就需要从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出发来进行必要的分析探讨,以求科学认识国债发行的需要和可能,进而讨论和决定较为适宜的国债规模。

在现实经济中,影响或决定国债规模的因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从宏观经济来看,诸如经济的发达程度、当时的经济周期区位、经济的增长率和效益指标、居民收入分配和消费水平、全社会投资规模和结构合理性程度、财政收支状况和金融深化程度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国债适度规模的大小。从国债自身的运作来看,国债的管理水平与结构状况,诸如筹资成本、期限安排、品种搭配、偿还方式和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与使用效益,均会构成决定国债适度规模大小的因素。

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因此国债政策措施应首先注重促进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从我国现阶段情况看,与国债规模相关的首先是赤字问题,在赤字完全以债务弥补的情况下,政府赤字债务规模的合理确定就成为合理确定国债规模的关键。从理论上说,只有当年赤字债务额与当年净储蓄额相等时,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宏观均衡,才是最佳的赤字债务额。当然,这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的,如果再考虑政府赤字开支的扩张效应(即带动相关社会投资的增加),那么实际的赤字债务额要小于静态的社会净储蓄额。具体情况如何,则要视赤字开支扩张效应的大小而定。如果当年赤字债务额超过社会净储蓄,那么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即或者成为通货膨胀的直接动因,或者对社会有效投资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从长期来看,这些后果均会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徒增国家财政的未来负担。反之,若当年赤字债务额远远小于社会净储蓄,又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那么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利用不足(即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减缓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会阻滞财政收入的增长。

纠正社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