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少年远行家时写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有那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2:34:08

青山到处都埋葬着忠诚的战士的尸骨,又何必要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运回家乡呢?

答网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之出处2007-01-05 05:30 从网上可以搜到:
版本1“埋骨何须坟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
版本2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之一 有误传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版本3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塞》)
版本4 人间处处有青山,何须马革裹尸还
版本5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幸铸佞臣
版本6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
其实这首诗不是中国人写的,只是一首徘句、要叫诗也能免强哦!
那么,到底原版是怎样的哩?看官请了:
一些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事情,原来它的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读《毛泽东传》,里面讲到:一九一○年秋天,毛泽东离开闭塞的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他的激动心情是可以想象的。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写的诗多了,当时也没在意“改写”两个字。后来去查《毛泽东诗词全集》,发现了“改写”的诗《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震憾啊,震憾啊!原来改的竟然是西乡隆盛(西乡隆盛(1828-1877)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和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并称为“维新三杰”)的诗!真是很难把西乡隆盛跟老毛联系起来。以为老毛只是“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那西乡的原诗到底是什么?上网搜了一下,找到了西乡的原作,结果又把我震憾了!西乡的原作: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太熟悉了,初中的语文课本就学过了,印象深刻啊,这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同志不幸在朝鲜站场牺牲,彭德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