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1:45:40
听说唐朝,很多人改姓姓李,怎么回事。

唐朝皇家姓李,所以唐朝的开国元勋有很多都被赐姓李,这在封建王朝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笨啊,李是国姓啊,改姓李多有面子啊

唐朝的皇帝姓李

1.李姓由来
正是由于皋陶崇高的名誉,所以至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于是,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们安居乐业。任职期间,皋陶多次提出贤明的谋略,认为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特别强调“知人”和“安民”,他的主张深得舜帝赏识。舜帝以皋陶最贤,将他作为继位的候选人。但是,舜帝还未来得及把帝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死后,“葬之于六”《史记》引《括地志》云:寿州(安徽)安丰县南130里,故六城东),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以后六便成为一个偃姓小国。楚穆王灭之,无谱。皋陶有长子伯益,《帝王世纪》说:“伯翳(益),为舜王畜多,故赐姓嬴氏。”可知,伯益因善训鸟兽而被舜帝赐了嬴姓,成为嬴姓部落的首领。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又叫仲偃,仍以偃为姓。以后,偃姓奉皋陶为祖,以姓为氏。皋陶之后,历虞、夏、商,26二十六世为理官。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女色,理征屡屡进谏,执法不阿,为昏淫的纣王所不容,终遭亡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逃了出来,奔于伊侯之墟(今河南境内),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便采了来吃,母子得以活命。其后,利贞畏于纣王的追捕而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这就是后来“指树为姓”之说。按此说,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
由上可知,李姓以皋陶为血缘始祖,是偃姓的后裔,曾以官为氏称理姓。据清儒秦嘉谟所辑《世本》案:古理、里、李三字并通。《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皋陶为大理,而《管子法法》记载:皋陶为李(理);《史记·魏世家》记为“李克”,而《韩诗外传》则记为“里克”,等等。因而,李姓以做作理官的皋陶为血缘始祖之说,实不为妄。皋陶作为李姓的血缘始祖,他正直果敢,富于创造性,功德高深,是李姓子孙的楷模和骄傲。而按照“指树为姓”的说法,刚直不阿的理征之子利贞,当是李姓的得姓始祖。

2.改姓为李

唐朝以来李姓鼎盛,附姓与改姓之风兴起,不少风光一时的人物都被赐之李姓。
唐末诗人和词人温庭筠云:“自从今狐楚入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