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制度有什么利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4:01:33

1,孔子是怎么看待周代的礼乐制度的 他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些制度 ?

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2,你认为古代的礼乐制度有什么利弊 ?

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今人应该怎么样去评价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呢?纵观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其是利弊相兼的,其弊端明显大于利益所在!因为,后来的许多折腾和压抑中国人的不良社会制度文化现象,都是因袭于这个礼乐制度所产生出来的。所以,中国古代礼乐制度,又可以被称之为君主专制制度文化和三纲制度文化。
http://bbs.ynet.com/viewthread.php?tid=555417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礼乐制
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统治阶级为了推行“统
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烦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合的音乐.
礼的作用就是给人们提供一定的规矩和秩序,起到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作用.比如,学生见了老师要问好,升国旗时要站立等.乐的作用就是陶冶人的情操,配合人们的行为(礼)结合现实的场面,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换句话说,通过乐来调节人们的神经,调动人们规范行为的意识.

如,开追悼会的时候,人们要行礼,这个时候的音乐要低沉、凝重,让人们的神经感到一种沉重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总是强调礼乐,就是通过礼来规范
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通过乐来引导人们的意识.就像在朝堂上大臣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奏的音乐要庄严、肃穆,就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威.
我们普通老百姓也是和礼乐息息相关的.见了长辈要喊辈分,不能调皮捣蛋的.人家有伤心的事你不能唱流行歌曲等,都是为了摆正心态,和现实的场景融入一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