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海上之路兴盛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1:38:14

唐朝的城市商品经济仍不发达,但已有成长。长安、洛阳、苏州、扬州、成都、广州等都是一定地域内的商业中心。唐朝国内交通发达。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道路遍布全国。水路交通则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为主。全国共有驿站一千四百六十三所。其中陆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水驿二百六十所。自安史之乱后,由于大批士绅与工匠南迁,长江流域商业城市发展快速,国家的经济财政亦仰赖南方的补给,当时有所谓“扬一益二”的说法;而江南最大城市、江南东道治所苏州的繁华程度在中唐时已逐步超越扬州和洛阳,在全国仅次于长安,成为整个中国南方唯一的、最高等级的州——雄州,有“甲郡标天下”之说,即所谓“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最为大”;此外杭州、湖州等地的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和扬州等地成为海上贸易中心。而坊市分开的制度在苏州、扬州等商业城市被打破,还出现了夜市。大城市中出现了柜枋和飞钱。柜枋经营钱物寄付,在柜枋存钱的客户可以凭书贴(类似于支票)寄付钱财。飞钱又叫便换,类似于现在的汇票。这些都说明了商业在唐朝后期的繁荣。

宋朝由于西夏阻隔了西北的丝绸之路,加上经济中心的南移,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唐朝时期全国仅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宋朝先后在广州、临安府(杭州)、庆元府(明州,今宁波)、泉州、密州板桥镇(今胶州营海镇)、嘉兴府(秀州)华亭县(今松江)、镇江府、平江府(苏州)、温州、江阴军(今江阴)、嘉兴府(秀州)澉浦镇(今海盐)和嘉兴府(秀州)上海镇(今上海市区)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17]其中以广州、泉州和明州最大。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朝海外贸易分官府经营和私商经营两种方式,其中民营外贸又占大宗。元丰三年,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广州市舶条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而各个外贸港口还在城市立设立“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政府还专门制定了蕃商犯罪决罚条。现在广州和泉州城内仍然有许多藩客墓,成为当时海外贸易繁荣的佐证。

与中国通商的国家有:占城、真腊、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里、底切、三屿、大食、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禄、故临、细兰、登流眉、中里、斯伽里野、木兰皮等欧亚地区五十八个国家[18]。宋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