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宋书*谢灵运传论》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8:21:39
谢谢

史臣说:人承受天地之精华,蕴含五行之德性,刚与柔更替使用,喜与怒分为七情。心中受志意触动,则会以歌咏来表达。这是风、赋、比、兴、雅、颂这六义的由来,也是《诗经》中最初的四首诗歌所依恃的。歌唱之声音或高或低,风雅颂的歌谣缤纷繁盛。虽然虞代夏代之前,未见遗诗遗文,但禀气怀灵的人,心中有触动即表达出来,道理上是没有差别的。那么,歌咏的兴起,应是有人类时就有了的。

周王室无道时,作诗以讽刺王室的风气便兴盛起来了。屈平、宋玉开辟了很好的先路,后来的贾谊、司马相如获得了美好的名声。英美的文辞让用以铭刻诗文的金石增光生色,作者高洁的情操逼近云天。自那时以后,以诗文咏情咏志之人越来越多。王褒、刘向、扬雄、班固、崔骃、蔡邕这些辞赋家,在不同的道路上一齐向前奔驰,一个接一个地以前人为师祖。然而,虽然清妙的文辞和悦耳的曲调,时常见于篇章之中,但芜杂的声音和累赘的文气,原本也是很多的。张衡的文辞漂亮,文章跟着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变化,其文章堪称绝唱,有极高的造诣,很久都无人能与之相抗衡。至了建安年间,曹丕初始登基时,曹操、曹丕、曹叡三祖与陈王曹植,都具有文学才能且辞藻丰富,他们开始以情感来组织文章,以文辞来润饰内容。自汉朝至魏朝四百多年间,写辞写赋的文人才子,经历了三次文体变革。司马相如擅长写描摹物态的文章,班彪、班固擅长写抒情说理的文章,曹植、王粲则以文章的气韵为本体,并且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才能,在当时光芒四射。因此当时的士子文人,各自相互仰慕与学习,推寻出汉魏四百余年的诗赋创作,莫不向《诗经·国风》、《离骚》学习。只是各自的欣赏水平、爱好的文体有所不同,因此写出的辞赋内容、体裁也有所不同。

到了元康年间,潘岳、陆机、陆云优秀出众,他们的文赋声律与班固、贾谊不相同,作文体裁与曹植、王粲也很不相同。复杂的文旨像星辰一样稠密,繁复的辞藻像绮罗一样协调。他们延续了司马相如当年在平台写《子虚赋》那样高超的才能,采续了南皮县文人那样不凡的文气。他们遗存下来的文风,在西晋时达到了极点。东晋之后,老庄之学独树一帜。为学之人穷究老子的学说,博览事物都在庄子的七篇之内。他们在文章中所谈的道理,莫不关乎老庄思想。自建武年间至义熙年间,经历了将近一百年。虽然文联辞缀的各式文章,如波浪层出、云朵相连那么多,却都是托言于老子的学说、庄子的思想,刚劲遒丽的文章,在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