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的饱和脂肪酸可以变为不饱和脂肪酸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4:52:17
看电视节目,说肉类经过长时间的烹饪,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可以变为不饱和脂肪酸,这有什么科学依据呀,这样肥肉就变宝了。那么大致要多长时间,越长越好吗?
感谢大家的回答,家里的老人就爱吃肥肉,没办法。

别听xx jjww的,事实上这是有科学依据的,长时间的烹饪的确可以达到将胞合变为不饱和脂肪酸的,但烹饪方法和过程是有要求的。烹饪放发,貌似是用将肉切成中等大小,用料酒加粗盐,或老抽调味后,放入蒸锅隔水小火清蒸,时间必须超过4小时以上,最佳为12小时以上,选条肉五花肉为宜(其他方法也许也行,但不好意思我也不清楚)这是一个隔绝氧气缓慢催化还原的过程,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因此这样做的肉要速食不然很容易酸败。传说有一个百岁老人村的老人们都很喜欢吃这个后来专家说就这个原因。这样做的肉入口即化,也不油腻,很适合老年人食用。多吃说

别搞笑了,碳键在200度的时候是不可能生成双价键的,因而无法生成油酸和亚油酸。而且过长时间的高温加热会破坏蛋白质并生成强致癌物3-4,苯炳芘。不要瞎闹,蔬菜和鱼里面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是。

不能!慢火煎炸会令肉类流失20%的脂肪(节目中那位厨娘的意思大概是这样),要去除脂肪,煮熟后最好先冰冻,去除凝结的饱和脂肪后再加热。这样吃得安心。

不可以 饱和是只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而不饱和是含有碳碳双键,(饱和与不饱和的区别就是化学键。)这样的变化是不可能改变化学键的。

不可以 但身体不会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