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翻译一下两段古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2:32:35
公子连亡在魏,闻之,欲入,因群臣与民从郑所之塞。右主然守塞,弗入,曰:“臣有义,不两主,公子勉去矣!”公子连去,入翟,从焉氏塞,菌改入之。夫人闻之,大骇,令吏兴卒。奉命曰:“寇在边。” 卒与吏其始发也,皆曰:“往击寇。”中道,因变曰:“非击寇也,迎主君也。” 公子连因与卒俱来,至雍,围夫人,夫人自杀。公子连立,是为献公。怨右主然,而将重罪之;德菌改,而欲厚赏之。监突争之曰:“不可。秦公子之在外者众,若此,则人臣争入亡公子矣,此不便主。”献公以为然,故复右主然之罪,而赐菌改官大夫,赐守塞者人米二十石。献公可谓能用赏罚矣。凡赏非以爱之也,罚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所归善,虽恶之,赏;所归不善,虽爱之,罚。此先王之所以治乱安危也。

申徒狄非其世,将自投于河。崔嘉闻而止之曰:“吾闻圣人仁士之于天地之间,民之父母也。今为濡足之故,不救溺人,可乎?”申徒狄曰:“不然。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而亡天下;吴杀子胥,陈杀泄治而灭其国。故亡国残家,非无圣智也,不用故也。”遂负石沈于河。君子闻之曰:“廉矣乎!如仁与智,吾未见也。”《诗》曰“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此之谓也。

你1993年生,怎么就看这样的古文,你看得懂吗?
我给你翻简单点吧:

一、
公子连逃亡在魏国,听说了这事(指当时的秦国执政者秦出子母亲任用奸臣,大臣、百姓怨言四起),就想要回秦国,带着群臣想从郑进入,守城右主然不让他进,说:“臣是有义的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人,公子你还是离开吧!”公子连离开,在翟,菌改迎接公子连使他归国。
夫人(就是秦出子母亲)听说后,很害怕,命令士兵备战,传令说:“有敌人侵犯边境”。士兵们出发时也都说:“我们是去打击贼寇。”行军一半时却改口说:“不是打击贼寇,是迎接主君。” 公子连和士兵们一起回去,到雍时,将夫人包围,夫人就自杀了。
公子连登基,就是秦献公。他怨恨右主然,所以想要给右主然定大罪;感激菌改,所以想要重重赏赐他。监突急忙对他说:“不能这样。秦国公子流亡在外的有很多,如果你这么做的话,王公大臣们会争着迎接那些公子回国的,这对主公你可没什么好处。”秦献公认为监突说得对,就免了右主然的罪,赐菌改为官大夫,赐守城的士兵每人二十石米。
秦献公可以说是能善用赏罚的。凡是赏赐不是因为对谁有好感,惩罚不是因为讨厌谁,注重的是最后的结果。结果是好的,虽然讨厌那个人,也加以赏赐;结果不好,虽然对那人有好感,也要加以惩罚。这就是先王安邦治国平乱的道理。

二、
申徒狄对社会不满,要投河自尽。崔嘉听说后就劝他说:“我听说圣人仁士在天地之间,就是人民之父母。现在如果因为怕湿了脚,而不救溺水的人,可以吗?”申徒狄曰:“不是这样的。当初桀杀掉关龙逄,纣杀掉王子比干,就把天下葬送;吴国杀伍子胥,陈国杀泄治也都使国家灭亡。所以说国家灭亡残败,不是说没有圣贤之士,而是(统治者)不任用(圣贤之士)的原因。”就在背上捆了石头投河了。
君子听说这事说:“真实高尚啊!像他这样的仁义和智慧,我从来没见过。”
《诗经》说“天命如此,还能怎么办啊!”说的就是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