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命运》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19:47:15
作者,年代,主要内容

作者:蒋介石
年代:1943年3月30日 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
内容::《中国之命运》的基调是强调宣扬中华民族的所谓“固有的德性”、“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情感、中国人的品性”,认为西方文化的入侵使中国原有的优越伦理和宗族社会组织被破坏。书中“痛心疾首”的惊呼: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等等,这背后透露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情绪呢?其实是在强势的西方文化冲击下,所发出的一声叹息,是不甘旧的宗法制度土崩瓦解的“招魂曲”。

蒋介石为何要写《中国之命运》一书
1943年大后方最红极一时的书非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莫属了。
此书共8章,10万余言,其内容比较含混,既有点像是史论,又掺杂了一些哲学思想在内。有人说该书出自蒋介石的“御用文人”曾希圣之手,但我想出自谁手并不重要,因为不管是谁捉刀,体现了当时中国“最高领袖”的思想是毫无疑问的。
众所周知,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浴血御侮的艰难时期,蒋介石为何要推出此书、要告诉中国人什么呢?这有必要简略介绍一下该书的基本内容:《中国之命运》的基调是强调宣扬中华民族的所谓“固有的德性”、“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情感、中国人的品性”,认为西方文化的入侵使中国原有的优越伦理和宗族社会组织被破坏。书中“痛心疾首”的惊呼: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等等,这背后透露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情绪呢?其实是在强势的西方文化冲击下,所发出的一声叹息,是不甘旧的宗法制度土崩瓦解的“招魂曲”。
理解1943年的抗战历史背景,就明白蒋介石这种曲折隐晦的苦心了。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对日抗战、艰难困苦的关头,做为民国政府首领,国共合作后共认的抗战领袖,面对着的是危机四伏、满目疮痍的中国,他怎么会有心抛出这么一部带有“学术性”的论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