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汉景帝,到底是谁阅兵细柳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0:12:57
在百度中周亚夫词条有一下陈述:
•细柳阅兵扬英名
公元前158年,即汉文帝六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文帝急忙调边将镇守防御。为了警卫京师,文帝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抵御守卫。宗正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
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到三路军队里去犒劳慰问。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门,这两处都不用通报,见到皇帝的车马来了,军营都主动放行。而且两地的主将直到文帝到了才知道消息,迎接时慌慌张张。送文帝走时也是亲率全军送到营寨门口。
文帝到了周亚夫的营寨,和先去的两处截然不同。前边开道的被拦在营寨之外,在告知天子要来慰问后,军门的守卫都尉却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诏令。”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只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守营的士兵还严肃地告诉文帝的随从:“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车夫只好控制着缰绳,不让马走得太快。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甲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拜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将士们行军礼。
劳军完毕,出了营门,文帝感慨地对惊讶的群臣说:“这才是真将军啊!那些灞上和棘门的军队,简直是儿戏一般。如果敌人来偷袭,恐怕他们的将军也要被俘虏了。可周亚夫怎么可能有机会被敌人偷袭呢?”好长时间里,文帝对周亚夫都赞叹不已。
一个月后,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军队撤兵,然后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负责京师的警卫。
后来,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文帝去世后,景帝让周亚夫做了骠骑将军。

当在电视剧陈宝国版《汉武大帝》中,阅兵细柳营的主角确确实实是汉景帝刘启,而非汉文帝,孰是孰非?

是汉文帝,而不是汉景帝。有史书记载。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释译:汉文帝亲自慰劳军队,到霸上和棘门两军中时,都能骑马径直进去,将领们都下马迎接和送别。接着到细柳军,只见士兵个个身披铠甲,磨利兵刃,把弓拉满(彀gou:张满弓弩),常备不懈。皇帝的先遣使到了,进不去。先遣使说:“皇帝就要到了。”军门卫官说:“我们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皇帝的诏旨。”等了不久,文帝到了,也不能进。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拿着符节传旨给将军说:“我要进去慰劳部队。”细柳营将军周亚夫才传下命令打开营门。管营门的官兵对文帝随行的骑士说:“将军有规定,军营内不准骑马奔跑。”于是文帝也只有勒住马缓慢慢走。到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武器长揖说:“穿甲戴盔的人不能下拜,请求用军礼相见。”文帝为之动容变色,只有俯身扶轼为礼(式:扶轼致敬),并派人示意说:“皇帝恭敬地慰劳将军。”礼毕才回去。出了军门,大家都很惊恐,文帝却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
后人喻纪律严明的军营为“细柳营”。

•细柳阅兵扬英名
公元前158年,即汉文帝六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文帝急忙调边将镇守防御。为了警卫京师,文帝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抵御守卫。宗正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
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到三路军队里去犒劳慰问。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门,这两处都不用通报,见到皇帝的车马来了,军营都主动放行。而且两地的主将直到文帝到了才知道消息,迎接时慌慌张张。送文帝走时也是亲率全军送到营寨门口。
文帝到了周亚夫的营寨,和先去的两处截然不同。前边开道的被拦在营寨之外,在告知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