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完课文后,我最想说的话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0:39:44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

突击队队员具有不怕苦累,意志坚强,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突击队队员具有不怕苦累,意志坚强,科技人员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那些修铁路的人是那么坚强,那么勇敢,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他们居然把这么长的铁路修好了,真是了不起呀!也难怪一些西方煤体的预言.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这是一条艰难的铁路。也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铁路。(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冻土区。
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
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铁路工人的坚强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共同心愿。同学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出铁路工人的决心。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

(4)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铁路工人是如何克服困难,修好铁路的

青藏铁路由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营运。7月1日通车的是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

是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只是这种写作套路似乎没有与时俱进啊,尤其是里面这句话:“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比较小儿科。
我没有亲身经历青藏路的建设,首先向咱们的政府和那些一线施工人员致敬——没有国家的决策和工人们舍生忘我的决心,工程是完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