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上心中的巅峰全文阅读刘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9:53:54

别愁这世上已经没有更高的山,让你去攀登。山在你的心里,每个明天,都是另一座山!

[攀上心中的巅峰]

多年前,在一个颁奖典礼上,见到一位影星,在得奖致辞时说,他父亲生前一直反对他放弃大学的学业。而今,拿到了这个奖,总算可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也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又说他很高兴,终于达到一生追求的目标。
不知为什么,我常想起这一幕,想他说的话是对还是错。
无可否认,那确实是个很大的奖。他一辈子都可以用那座奖,展示曾经有的光荣。
只是,当他走下台,那光荣也就真成了“曾经有的”。他如果不努力追求更高的成就,那既有的光荣,又算得了什么?
记得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在辛辛苦苦出去,终于得到他梦想的博士学位时,打电话对我说,他回到寝室,脱下博士服,放下博士文凭,去洗碗,洗衣服。
“我突然发觉这一天,跟以往的日子没什么不同。”他说,“反而觉得明天面对的挑战更大了。”
也记得美国影星乔治史考特,在拿到奥斯卡奖,却没去领奖时,对记者说:“我得奖之前和之后,都是原来的我。”
接着,他去寻求另一个演艺生涯的突破。
但是,当我今天回头找那位证明自己没有错的男演员时,却已经在影坛见不到他的踪迹,据说他还因为酗酒和吸毒,进了勒戒所。

◎死亡之吻
提到酗酒吸毒,我们可以数数,有多少成名的演员、作家、歌星,甚至政界的人物,在创造人生的巅峰之后,都用毒品和酒精麻醉自己。原因可能是,他无法再突破,又无法承受那么沉重的名誉负担。
怪不得,有人说诺贝尔奖,对许多作家是“死亡之吻”。既然得到诺贝尔奖的肯定,许多人就被压得难以创作。连川端康成在得奖之后都说:“声誉也很容易成为使才能枯竭凝滞的根源……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
对于像川端康成那样极大年岁才获奖的作家而言,一个大奖,使他有终于达到人生目标的放松感,也决定在“最美的一刻”隐退,还能令人谅解。
但是,如果年纪轻轻,只因为一个奖的肯定,就认为整个人生的脚步可以停止,则值得我们深思了。

◎ 落到地面的那一天
我见过许多学生,在参加大学联考之前,拼命地念书。然后在考取之后,拼命地玩。
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