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2:40:14
1:为什么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商品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怎样的经济关系?
3: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哪些前提条件?
4: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分别执行什么职能?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1:比较说明绝对生育交织、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及其生产方法
2:什么是平均利润率及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有哪些?他们是怎样运用这些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的?
这几个题 预先给出30分 每答一道题给20分 希望朋友们多帮忙越快越好 时间紧迫

回答者: 饼姐姐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你先吃饭 我等你 我有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但翻来覆去都不知道用哪个答案合适 特此请教

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的非本质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必须依附具体物质上,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离不开价值,价值也离不开使用价值,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

6、比较说明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及其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 ① 绝对剩余价值是靠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用这种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②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提高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③ 超额剩余价值是在个别企业率先提高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但仍然按照社会价值出售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⑵ 三种剩余价值的联系在于:①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剥削剩余劳动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相对剩余价值也是以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反过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并不排斥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还可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提供新的可能。因为在提高生产率提高以后,工作日还能够延长,甚至由于技术的改进使劳动力延长工作时间的生理界限拓宽,从而有可能使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进行。② 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也是依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形成的途径或方式;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结果。因为相对剩余价值正是在各个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形成的。个别企业首先提高生产率,能够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在竞争中生产率普遍得到提高后,个别企业的生产条件变成为一般生产条件,其个别价值已等于社会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消失了,但部门的所有企业都能够获得相对剩余价值。③超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