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防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5:45:14
那位能帮我找到这片论文 现在急用 如果找不到也不用发那些网站了 因为我找了好多论文网站也找不到
如果找到了 我把我身上积分全给你 谢谢了
尽快需要!!!~~~~~~~~~~~~~~~~~~~~~~~~~

留邮箱

给你找了7篇

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虽然未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明显的重大损失,但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对我国金融机构和部门提出了严重警示。我国加入WTO之后, 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溶入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市场化、一体化更加明显,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国际竞争力,把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来抓,以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抵抗能力和防范能力。

一、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信贷风险是指银行信贷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的成因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来自于银行方面的原因

1.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理论认识和观念上存在误区。尽管商业银行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实行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方针,但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商业银行一直给人的感觉是企业但又不象企业,不是行政机关又象行政机关,往往以政府“帐房先生”或“出纳员”的角色出现,大部分银行从业人员商业意识、风险意识比较淡薄,信贷活动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常常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国企改革绝大部分贷款,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帮助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迎接即将入世的挑战,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但这种责任和义务应该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应有自己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而不应完全根据政府政策的意图实行偏好性的倾斜贷款,这样做往往是怀着美好的愿望,造成更大的问题。使商业银行在其经营活动及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和不安全的隐患。

2.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我国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各商业银行之间彼此之间进行了盲目、无序的竞争,如放弃原则为企业多头开户,致使企业逃避了信贷资金的监督。同一银行内部,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强健、高效、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如信息部门未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即便是所掌握的信息,也未能被有关部门和决策领导采用;信贷部门对信贷管理不严,在信贷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