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9:27:15
如题

1,教育目的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是人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在杜威看来,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强加的,不能充分考虑儿童的本能与需要;固定的教育目的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终极的教育目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和假设,因为世界是变动不息的。“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杜威最著教育目的论。
2,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是中心,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尊重儿童的天性;
,3,课方面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以系统知识为中心,重视学科学习,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杜威始终反对把成人和专家们事先编好的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教育的起点。他强调对直接经验进行组织、抽象和概括。
,4,教学方法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讲授,杜威十分推崇这种从做中学或从经验中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考虑儿童本性发展的特点,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个别差异,教学必须考虑儿和需要,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5,教学重点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学生会对知识的掌握,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6,教学过程不同。
在教学过程上,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它被简明地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也有人把它叫做五步教学法。而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性。这一理论对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起了积极作用,它也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后来被他学生所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注意运用心理学于教学,重视系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加强了课堂教学并使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