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父子不同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0:51:04
傅恒他爹是李荣宝,儿子是福安康吧,为什么都不同姓氏呢?

因为傅恒是满族人。

满族的姓氏考
姓氏,本来是表示血缘关系的称谓。满族“父子不同姓”.其实是一种误解。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随名姓”。

满族的民族史,虽然有过几次变称和变化,尧舜时为肃慎,三国时为挹娄,南北朝时为勿吉,隋唐时为靺鞨,宋、元、明时为女真。民族虽发展变化了,但有个习俗却相沿数千年而不改。无论官方文书还是互相称谓,都只称名字而概不称姓。1635年命名满(汉语音译,也有的译为曼殊,满语吉祥之意。建国后沿为音译满)后,直至清朝末年,这种习俗仍然延续了下来。例如我们称溥杰老为“溥老”,而不称“金老”或“爱新觉罗老”。这说明满族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独特习惯。南北朝时,勿吉派遣出使北魏的使臣叫乙力支,这是名字而不是姓。隋朝时粟末部首领突地稽,这也是名字而不是姓。唐朝时为震国公的乞乞仲象,只是震国公的名字,乞乞仲象本姓大氏。金代的阿骨打,不姓阿,本姓完颜氏,阿骨打是他的名字,全称应是完颜?阿骨打。可是,汉族对满族的习俗不了解,他们按照自己的习惯来称谓满族。如福陵有个七品官那丹珠,汉族就把他称为“那大人”,实际上他不姓那,而姓觉尔察氏。抚州将军常恩,人称“常将军”,他也不姓常,而姓富察氏。清朝有个大学士叫瑞麟,人称“瑞中堂”,以为他姓瑞。他的儿子怀塔布,任礼部尚书,人称他为“怀尚书”,好像他姓“怀”。瑞中堂的儿子是怀尚书,岂不是父子不同姓吗?其实,他父子姓叶赫那拉氏。直隶总督那彦成,人称“那总督”。他的儿子容安,任副都统,人称“容都统”,“那总督”和“容都统”,都姓章佳氏。这些虽然是由于误解造成的,但久而久之,也确有少数满族人沿用这种称谓,取自己名字第一字,作为本家族后代子孙的姓氏,于是演变为“随名姓”。清代西林觉罗氏四世祖鄂拜,任国子监祭酒,其子孙就随其名第一字而姓鄂了,如鄂尔泰、鄂实、鄂津等等。清朝中期有个名叫万显丰的人,他原姓舒穆禄氏,他的本支子孙,即以“万”为姓了。清朝后期辽阳有个爱新觉罗?海臣,他的子孙即以“海”为姓。清末沈阳有个喜塔拉?文忠额,他的子孙也以“文”为姓了。

其实,这种后代子孙以父祖名第一字为姓的“随名姓”,只是表示他们是原姓的那一个分支,并不是“父辈一姓,子辈一姓”,也不是每一辈都要“随名改姓”。而且,在取了“随名姓”后。也绝不否认和忘记祖先的老姓。例如海臣的子孙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