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一篇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4:59:55
要求写一篇保险从业人员的人物故事,可以给一个大致的框架,网上引用来的也可以的。

如果有1000字左右是再好不过。可引用。

如果合适,追加一百分,说到做到的。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 自我介绍 自我鉴定 工作小结 工作报告 工作鉴定)
最好是说个人具体做保险的时候怎么做的,不是要公司的发展。。。

人物名片:刘梅,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毕业,上海交通大学EMBA,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行政部经理兼品牌总监。

  人物感言:从普通员工到部门经理,是平安保险公司把我培养成为一名职场成功人士。“平安”很适合我,我愿与公司一同成长。

  1996年12月,我进入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当时的我不知道保险是干什么的,只是看到报纸上招聘广告就报名了,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2年。

  我进“平安”时,公司有管理人员20多人,营销员四五十人,每个月的保费收入也就是几万元。我被分配到客服部,工号是007,这就是说,客服部总共只有7个工作人员。由于当时业务量小人员少,保险续期、信息变更等工作都在客服部,不像现在客服工作分得非常细致,并且专业化。

  我刚入行时,采用的营销方式主要是上街摆摊和“陌拜”。上街摆摊就是节假日和休息日,在大街上和公园里拉上一个条幅,支起一张桌子,向市民宣传保险产品。“陌拜”是陌生拜访的简称,就是营销员到小区挨家挨户敲门推销保险产品。也许是当时社会治安好,营销员敲门十有八九住户会开门的。由于当时公司知名度比较低,不论是上街摆摊还是“陌拜”,营销员都要带着公司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先给人家看看,讲清楚平安保险公司在哪,是干什么的,打消人家的顾虑后才能介绍保险产品。那个年代的人们头脑中几乎没有什么保险意识,人们问的最多的就是:你们是卖保险箱还是保险柜?当大伙搞清楚保险的概念后,经常会纳闷:买保险干什么?国家会养着我的。卖保险有多难就可想而知了。

  话又说回来,当时保险不好卖也有保险公司自身的原因:产品单一,服务跟不上等等。当时公司产品很单调,主要以少儿险、意外险为主。当时我们做业务的电脑系统很简单,只能做一些基础数据的登录统计,无法与总公司联网,因此,在服务时间和标准上就有很大的差异,服务质量的稳定性无法保证。而现在,我们的服务有了很大变化。先说人员,现在我们宁波公司有管理人员将近300人。有3000多名保险营销员,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拥有理财规划师的头衔。随着他们工作的逐步深入,买保险就是买规划的观念已经开始被甬城市民所接受。再说服务体系,我们“平安”现在采取的是后援平台集中管理模式,位于上海张江的中国平安集团运营管理中心,是全国第一家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