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具体怎么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1:23:55

据权威解释,“曾经沧海难为水”取自《孟子·尽心上》之“观于沧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意思是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之水相形见绌;“除却巫山不是云”取自宋玉《高唐赋》序,序中说巫山之云为神女瑶姬所化,“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元稹用“沧海之水”与“巫山之云”来吟咏夫妻之间的感情之美好无与伦比,以“曾经”二字点睛,读来令人嗟磋叹宛,由是流传千古。后两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吟哦平淡,也比较易懂,意思是说自己再从美女中经过,也“懒回顾”,看都不愿意再看多一眼,一半是因为自己委身逍遥,修道在前,一半是因为思念你的缘故。瑶姬为炎帝二女,死后化云,居巫山之颠,上有瑶草,男女食之相爱;后有楚怀王楚庄王登云台梦瑶姬,传说堪美,但如果对这些典故了解不多,则很难理解诗的前两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是什么意思?

出处: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全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
沧海:古人通称渤海为沧海。
除却:除了。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紫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曾经沧海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