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体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就不会掉到地面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4:56:37
课本上说,从高山上抛出物体,速度越大,落地越远,当抛出的速度达到一定的大小时,物体就不会掉落到地面上,这是为什么,物体不管多大的速度,早晚要落地啊

1、物体为什么会落地?
因为抛出物体受空气阻力,所以的速度会越来越慢,又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最后落地.
2、为什么当物体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就不会掉到地面上?
当抛出物体速度达到一定大小时(就是第一宇宙速度),刚好就可以绕地球飞行一周,当物体回到抛出位置时,如果速度还是第一宇宙速度,那么又可以绕地球飞行一周。但是,一旦这个速度降下来,低于第一宇宙速度,那么这个物体必定还会落地。
使抛出物体速度减小的就是空气阻力。所以在大气层内,要使物体永远不落地,就必须不断给它一个推动力,使速度保持不变。否则,就如你所说,不管多大的速度(低于第二宇宙速度),早晚都要落地。

这个涉及到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问题
当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时,物理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大小等于对球对该物体的引力,也就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物体不掉下来

如果速度不够大,则所需向心里小于对球的引力,物体会落地。

如果速度更大,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速度大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摆脱地球束缚,这就是所说的宇宙第二速度了

因为此时重力只能维持物体以一定的速度围绕他做圆周运动 不足以使物体有重力方向上的位移从而落到地面上 这个速度是临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