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用民篇的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9:06:10
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而投之?水。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水。 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则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於御。人主 之不肖者,有似於此。不得其道,而徒多其威。威愈多,民愈不用。亡国之主,多以多威 使其民矣。故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譬之若盐之於味,凡盐之用,有所托也,不适则 败所托而不可食。威亦然,必有所托,然后可行。恶乎托?托於爱利。爱利之心谕,威乃 可行。威太甚而爱利之心息,爱利之心息而徒疾行威,身心咎矣。此殷、夏之所以绝也。 君,利势也,次官也。处次官,执利势,不可而不察於此。夫不禁而禁者,其唯深见此论 邪!
请翻译完整,谢谢。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宋人御马
  宋人有取道者①,其马不进,倒而投之鸂水②。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鸂水。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③,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于御。人主之不肖者,有似此。不得其道,而徒多其威。威愈多,民愈不用。亡国之主,多以多威使其民矣。故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譬之若盐之于味,凡盐之用,有所托也④,不适则败托而不可食。威亦然,必有所托,然后可行。
  ――节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
  注释
  ①取道:赶路。②倒:断首。鸂水:即溪水。③造父:古代善于御马的人,曾为周穆王的御者。威马:对马树立自己的威严。④托:依托。
  n 知识钩玄
  〔通假字〕
  取
  取通趣,赶;如“宋人有取道者”。
  〔古今异义〕
  所以
  今常用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文中古义:用来……的方法;如“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
  然后
  今常用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文中古义:这样以后;如“必有所托,然后可行”。
  不适
  今常用义:(身体)不舒服。文中古义:不适量;如“不适则败托而不可食”。
  托
  今常用义: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文中古义:依仗;如“凡盐之用,有所托也”。
  〔一词多义〕
  进
  (1)动词,前进; 如“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
  (2)动词,出仕;如“是进也忧,退也忧”。(《岳阳楼记》)
  虽
  (1)连词,即使;如“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