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举例分析说明,智力外流的利与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4:08:02

从吸纳各方人才的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本投资氛围可以提高投入产出比,节约实际投入成本,并且有可能产生递增的人力资本扩散和劳动资产效应。从实际收益方面来看,边也比完全由自己单方面投资所产生的效益大得多,有时可以获得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收益。 多年来,美国一直实行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技术移民和选留外国学生的开放式政策。除了难以计量的智力引进收益之外,美国教育机构来自外国留学生的各种收入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收入。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内完成学业或奠定学业基础之后,迁移到其他国家的国际性迁移活动被称为“智力外流”,由于这些人才是由其原居住国花费大量基础教育投资而培养出来的,边种“智力外流”显然使原居住国的教育投资效益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30多年来我国共有近60万各类专业人才出国学习,只有15万多人回到内地工作,其中尚未涉及回来后"跳槽"到国外工作的人员。
根据学术界的研究,如果要使国际人才流动对输出地经济发展有益,良性的比例应该是出国人数与回归人数的比例为二比一,现在中国的情况约为四比一。这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逆向的技术转让,而且这种"转让"是比技术成果更加宝贵的创造力资源,是科技、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据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的统计,统计数字已突现我国人才的外流已不再是以粗放型的劳力输出为主,白领已取代蓝领成为外出主要工作人口。这是我国人才外流中质的变化。
人才外流对发展中国家总的说来是弊大于利。如果人才外流在某一领域突然加剧,就会造成很大危害,甚至使科研和企业的许多朝阳项目造成"智力或知识断代"而陷入危机。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必须认识到人才流失的影响将是致命性的。国际劳工组织对全世界152个国家移民的研究报告指出:"人才外流对不发达以及低度发达国家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教育程度高的青年外流增加,这使国家经济停滞,加剧了自身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欠缺。"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当高度重视人才流失的问题,全方位加强人才安全政策。
如何使"黄鹤一去'必'复返",高薪高待遇是一个许多人提及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