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夫的生平事迹(具体点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9:05:58
我要写一篇关于殷夫的文章,希望谁有现成的论文可以借我看看,谢谢!

殷夫
2004-08-23 文章来源:绿土地 文章作者:文坛采编 责任编 辑:芳芳

1910年6月11日,殷夫诞生于浙江省象山县大徐村。别名徐白。笔名除殷夫外,还有白莽、任夫、徐文雄、徐任夫、徐殷夫、沙洛、莎菲、Ivan等。

1920年秋,刚满十岁殷夫就离开家乡大徐村,来到象山县府所在地丹城镇,进入象山县立高等小学校读书,学名徐祖华。

1923年7月,殷夫考入上海民立中学。

1925年,他在宁波参加了革命文艺团体“新蚶社”。

1926年7月,殷夫越级考入上海浦东中学高中三年级,殷夫也成为革命队伍听一员,开始了他生命的新航程。

1927年殷夫被关进了牢狱。

殷夫被关了三个月。大哥徐培根将他保释出来并予以“软禁”。将殷夫送进同济大学,企图利用德国人的力量来严加管束,并以优裕的生活条件诱使殷夫离开艰苦的革命半争。但不久,殷夫便潜回上海,希望能重新接上组织关系。

1928年秋季,殷夫第干净人被捕入狱。当时他的大哥已在国外,由大嫂出面将他保释出来,出狱后就送回家乡象山居住,他又一次被隔断了与革命队伍的联系。

1929年春,殷夫离开凄清的象山西寺,回到战斗的黄浦江畔。

1929年夏天,殷夫在参加上海丝厂罢工斗争中第三次被捕。他没有让大哥大嫂来保释,以免再受他们的束缚。他被关了一段时间,受了几次毒打,终于获得了释放。不久,他就恢复了组织关系,担任了青年反帝大同盟,共产主义青年力和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作。

从1927年到1929年殷夫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明晰的曲线:当他投身于战斗,生活在革命组织中,他就充满着朝气和活力,诗歌的格调也显得高昂;当他被隔断了和革命的联系,脱离了集体,他的思想就陷入苦闷,诗歌的情调也就低沉下去。他的喜怒哀乐无不与革命联系在一起。他是一个与革命共同着生命的诗人。他的思想和诗艺的发展,是他不断迫求趔,不断参加革命实践的结果。

在帮助他成长的那些人中,应该特别提到鲁迅。鲁迅和殷夫之间不仅是文学导师和青年作者的关系,也是同志和战友的关系。鲁迅以他自己崇高的人格影响着殷夫,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