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述佛教关于“一切皆苦”的思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7 06:35:26

慧律大法师开示
谛观吾人当前所受,就身而言,有苦有乐及舍受三者;就心而言,有忧有喜及舍受三者。人之常情,心于顺境则生欣悦之念,反之则生忧愁。色身领纳顺境则生乐适之感,反之则起苦恼。至于身心领纳不违不顺之境,而苦乐之感咸共舍离则生舍受。上述五受,苦、忧二者确实是苦。乐喜舍三者则虚妄无实。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以苦为良师,是以欲离苦则必先知苦。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生苦事多如恒沙,不胜枚举。约而言之,有苦苦、坏苦、行苦三项。
苦苦之首一‘苦’字为苦恼逼迫之意,涵摄身心种种苦恼,亦即前述之苦、忧二受。大抵而言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八苦。
坏苦之‘坏’字乃变坏之意,系就乐、喜二受所说。盖因乐境无法恒常不变,往往贺客在堂(9),吊者在闾(10),乐境方来,苦境随至。
行苦之‘行’字系迁流之意,乃据舍受而言。所谓:‘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一切有为法,迁流三世,无刹那常住安稳之苦。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是以纵如无色界众生,亦难免行苦。色界众生则兼受坏苦与行苦。至于欲界众生,则统受苦苦、坏苦、行苦。娑婆义译为堪忍,即可知隶属欲界之娑婆众生,乃是三苦交煎,处境堪愍!
然则一切众生之苦,皆由不觉而招。所谓不觉,即是无明。无明有根本(生相)、枝末二类。根本无明,系佛所断。枝末无明,乃二乘人所断。枝末无明又可分见、思二惑。见惑者,迷于理之恶见,涵盖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等五利使。思惑者,迷于事之恶见,涵盖贪、嗔、痴、慢、疑等五钝使,能滋润生死苦果。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末学个人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