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国民党兵都是抓壮丁抓来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3:29:04

国民党最开始的军队是辛亥革命中起义的清朝新军和民军,新军算是正规军,但民军只是相当于民兵性质,而且这些军队国民党还大都不能完全掌控。在袁世凯时期国民党的这些兵力大部分被遣散了。而后来军阀混战中国民党的军队更是完全被军阀控制了。直到黄埔军校建立,国民党才有了一直去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军队。一直到后来的北伐战争,国民党的军队都是以正规军为主,民军为辅,这个时期拉壮丁的是很少。到后来蒋介石上台建立了以黄埔军校生为主干的中央军,大部分是正规军,比例达到65%以上。而国民党的各地方武装如阎锡山的晋绥军、龙云的滇军、刘湘的川军等则正规军比例较小,基本上在30-50%.蒋介石曾经建立了一只4000人的旅级部队,名为“中国宪兵”,全部德国装备和训练,极其精锐,据说曾经在淞沪会战中以600力抗2万日军(日军甲种师团)而胜,可惜当晚即遭飞机轰炸大部牺牲。在抗战之后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的正规军比例在45%左右,后来逐渐降低。到了49年甚至不足20%.

抓壮丁的事或许有,但决不是大范围的。不排除低下级地方人员以壮丁代替自己的兵役。下面以几种方式证明“抓壮丁”说法的不可信。
1、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内经济民生严重摧残,耕地大量减少,而向西南避祸的民众很多,再加上前线几百万抗战将士,全国生活物质短缺。这时,当兵是唯一能吃饱饭的途径。
我想,对于一个战争期间的国家,当军队吃饱,这是不为过的。实事上,确实有许多人自愿当兵。而国军军队征收的新兵,第一问题不是训练,而是补充营养。有的新兵,甚至要休养半年才能上前线做战。
在共和国初期,我国出现饥荒,也有人参军为了吃饭。我父亲就是一个,按他的话说,从小饿到大,就在部队吃过饱饭。
2、“十万青年十万军”
蒋介石以“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知识青年入伍,西南各省在校学生踊跃参加,其中抱括清华大学校长(当时在西南联合大学)的侄子。这证明了两点,一是知识青年是知道为国效力的,二是蒋介石作为领袖是有威望的。
3、蒋介石曾经称,民国对不起川人。这话是针对“川人抗战”的。楼主可以翻阅相关资料。川人大多自愿参军,打遍了打半个中国。而四川的民夫,也是全国之最。有多个事例可以证明,当时川大绝大部份是以保卫家园自愿前往,在新都的一位老秀才,甚至将四个儿子的三个送上了前线,留下一个防老。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