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只猴子喜欢吃坚果,于是恶毒的研究人员通过一个特制的工具,当猴子被引诱拿坚果时,就被?D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0:56:45
说一只猴子喜欢吃坚果,于是恶毒的研究人员通过一个特制的工具,当猴子被引诱拿坚果时,就被夹住,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心理学最经典的学习理论,心理学史有一句顺口溜是:“。。。。。斯金纳的老鼠,桑代克的猫。。。。”

桑代克(Thorndike, 1874—1949)是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做了一系列实验,他设置了这样的实验情境:把一只猫放在一个箱子里,这只猫若想得到食物就必须设法逃离这只箱子。桑代克发现,猫在几次尝试以后学会了从箱子里很快逃脱。在实验发现的基础上,桑代克这样总结:猫一旦找到能够帮助它们逃离箱子的有效行为,它们就会把这些行为运用到下一次行动中,同时,它们也会在下一次逃离行动中避免使用那些无效的行为。在此实验基础上,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情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因此,学习是联结的形成和巩固。他把这种联结看作是行为的基本单元,反映联结的有先天的和习得的两种。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效果律。
效果律如下:如果行为引起了一个满意的结果,这个结果会提高行为再发生的可能性;反之,如果行为引起了一个不满意的结果,这个结果会降低行为再发生的可能性。简言之,个人当前行为的结果在决定其今后的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斯金纳(Skinner,1904—1990)是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的研究以他的“斯金纳箱”著称(人们将1938年斯金纳为研究操作条件反射而创制的实验箱,称为“斯金纳箱”)。斯金纳箱包括一个很简单的研究动物用的仪器。他主要研究鸽子和小白鼠。一只为小白鼠设计的斯金纳箱包括一个很容易被小白鼠按压的杠杆,一个发放食品的箱子,还有一只发放水的箱子。小白鼠基本上与外界隔绝,因此,所有的刺激物都在实验者的控制之中。斯金纳观察到,在几次偶然的按压杠杆得到食物之后,小白鼠开始频繁地按压杠杆以取得食物。这时,小白鼠的行为全部都集中在按压杠杆上,其他方面的行为明显减少了。之后,实验者做出了一些改变。比如,用电控制杠杆和食物的分配,这样,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按压几次杠杆才能得到一次食物;或者,有时按压杠杆能得到食物,有时却不能;到后来变成了按压杠杆再也不能得到食物。在上述每种情境下,小白鼠的行为都会发生改变。斯金纳称此条件反射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操作学习。他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具有工具性作用,故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因为工具性条件反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