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白话小说中科举问题的突显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10:03:11
如题,晚明白话小说中开始大量出现反映科举问题的小说,它的原因是什么。我是写论文用的,自己想到了不少,想听听大家意见,只希望听您自己的一件,复制黏贴的就算了~谢谢
上面打错两个字,是意见,不是一件。- -~
553754767~咱的QQ,愿意的大家探讨下

lz 我也在写论文 并对晚明科举问题作了一点研究

我认为晚明士人关注科举的原因大致有三点:

一、虽然晚明士人张扬个性,但也有十分强烈的用世之心,所以他们希望通过科举走入仕途,从而一展抱负。

二、考生太多,录取的名额太少。归有光曾说晚明的科举录取情况:“天下士岁试南宫者,无虑数千人,而得者十不能一。” 可见中举概率异常之低。

三、由于明末社会混乱,朝廷为确保政权稳定,强调正统礼教思想的重要性,便“以孝治天下,推恩臣子,自一命之士,考成,即授其亲以子之官。”这使当时士人更汲汲于科举考试了。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晚明士人往往花费大量精力制作时文(八股文),却屡试不第;虽然总不得志,但其心中实难放下入仕之愿。所以,其白话小说也经常反映这种社会现实。

这是我一时粗浅的见解,这几天太忙,改天有时间再细谈~

补充~~~我想我的回答已较接近事实,我自云“粗浅的见解”不过是谦辞~那么,lz为何不奉金以博小女子一笑?

我认为是当时环境造成的吧,这个问题有点深奥,待回去找找这方面的书看看也不错

当时,由于时代的局限,很多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儒林外史·序》中曾指出:“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这里说的前三类人都是小说作者所批判的对象。不过根据考证反映科举问题的小说的作者往往是一些屡试不中的文人,后来才将情绪发泄与书中。

主要是当时社会思想开始多元发展,在体制内的读书人开始困惑思考.

第一,明末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一些知识分子虽然自己不知道怎么回事,但隐隐约约察觉到了科举选拔制度是不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因为科举制度纯粹就是为了培养为封建君主服务的奴才,而那些有见识的知识分子内心已有了“自由”的模糊概念,当然要反对科举制了。
第二,大家都知道,明末的官场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排得上号的黑暗时期,这样,一方面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