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4:40:29
讽刺与幽默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的漫画。最快最好弄出来的有加分
需要10个漫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是世界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经过了反复探索。在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党内盛行的那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经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在反对右的、尤其是“左”的错误的斗争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毛泽东堪称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1941年7月,刘少奇也指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欧洲各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比,有其更大的特殊性。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用马列主义的原理来解释中国社会历史实践,并指导这种实践”。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成为全党的共识。刘少奇在 1945年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不仅多次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而且还进一步作了理论上的阐述。七大通过的党章,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且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第一,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需要实现其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对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