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将德语翻译成中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09:37:48
RT:具体文章如下Dies ist auf Wolfgang Menzel zurückzuführen, der 1835 formulierte: "Die Deutschen thun nicht viel, aber sie schreiben desto mehr. Das sinnige deutsche Volk liebt es zu denken und zu dichten, und zum Schreiben hat es immer Zeit. Es hat sich die Buchdruckerkunst selbst erfunden, und nun arbeitet es unermüdlich an der großen Maschine. Was wir in der einen Hand haben mögen, in der anderen Hand haben wir immer ein Buch"

粗略翻译一下:

这一点可以追溯到Wolfgang Menzel,他于1835年曾说/写道:“德国人干的不多(实干精神不足?),但是相应来说写得多些。偏理性的德国人喜欢思考和写作(dichten指文学写作,包括单不限于写诗),总能找到时间写点儿什么。他们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里说的是谷腾堡的发明;说来德国人真是不要脸啊,到今天还是这么说,让毕升情何以堪……) ,而且为了改进这种技术(机器)不遗余力。不管我们一直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另一只手里总是拿着一本书的。

这是由于沃尔夫冈米泽勒,于1835年指出的那样: “德国人没有太大的图恩,但他们多写。敏锐德意志民族喜欢思考和密度,并书面一向时间。它已成为艺术本身凸版发明,现在不懈的大机器。什么我们一方面可能在另一方面,我们总是有一本书“

以上便是……

翻译如下:
这些话引自 沃尔夫冈 门泽尔于 1835年发表的文章/讲话:“德国人做的越来越少,但是他们写的却越来越多。思想深邃的德意志民族喜欢思考和写诗,他们总是有时间用笔来记录自己的想法。他们发明了凸版印刷术,并不懈地工作在这个伟大的机器上。我们的一只手上可以拿着我们喜欢的东西,但另一只手上一定拿着一本书。”

这是由于沃尔夫冈米泽勒,于1835年指出的那样: “德国人没有太大的图恩,但他们多写。敏锐德意志民族喜欢思考和密度,并书面一向时间。它已成为艺术本身凸版发明,现在不懈的大机器。什么我们一方面可能在另一方面,我们总是有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