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绅的问题 (我的暑假作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5:27:36
一天,和绅拿自己义子的一篇文章,去给当时才高望重的李调元看,想得到李的褒奖.李看后写了两句评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和绅以为是赞赏他义子文章写的"清丽""高妙".然而李调元的本意却在于借这两句诗来暗含贬语,批评文章写得不好.

帮我猜出李调元的这两句诗有什么含义? 万分感谢!!!!

两个黄鹂?和绅父子?
鸣翠柳?乱吵?
一行白鹭上青天?滚远点?
本人技术有限

八个字
不知所云
离题万里

绝妙的评语

乾隆皇帝的宠臣和坤,是个才识平庸的人,却很能讨得皇帝的欢心,因而颇有权势。一天,他拿了自己义子的一篇文章,去给当时德高望重的李调元(小说《官场现形记》的作者)看,想得到李的褒赏。

李调元看过后,就在文章的后面写了杜甫的两句诗作为评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坤的幕僚看到了这个评语,就奉承地说:“这评语是指令郎的文章清丽、高尚。”和坤满心欢喜、洋洋自得。后来,别人问李调元那评语究竟是什么含义,李说:“‘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越扯越远!”

不知所云 离题万里

和珅(1750-1799),字致斋,原名善保,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他 生于乾隆十五年,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他祖上是今辽宁清原县人,清初随清帝入关,住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

和珅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武官家庭,但他与弟弟和琳从小都受到较好的教育,十来岁时被选入咸安宫官学,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因而得到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

乾隆三十四年,20岁的和珅继承祖上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第二年,参加顺天府科举乡试,没有考中举人。不过,没有功名的和珅,后来却因颇有才学主管了许多文化、教育事业。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23岁的和坤被任命为三等侍卫(正五品),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仕途转折

皇帝的侍卫很多,但为什么和珅会得到乾隆的赏识?

《庸庵笔记》记载:某日乾隆要外出,仓促中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乾隆责问:“这是谁的过错?”众侍卫都吓得不敢出声,只有和珅应声说道:“执掌此事的难辞其咎!”乾隆马上将他升了职。

另一说法是,某日乾隆在轿中背诵《论语》,忘了下文,和珅顺口背了出来,乾隆很是欢喜。总之,年轻的和珅英俊潇洒,又颇有才学,可能在某一偶然的机遇中引起了乾隆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