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2:51:21
一个不错的结尾,但是有点难懂。我想问一下他的意思是他真的向现实屈服了吗?真的打算继续去学校用功读书?我想这不该是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吧?

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为事业卑微的活着

我认为霍尔顿最后的妥协实属无奈之举,他也认清了自己无法改变现状,要想继续在社会上生存,他只能选择妥协。以下有几点原因,是我自己的的观点,请你看一下:
霍尔顿是一个厌恶虚假的人,他对一切虚假的人或物都抱有鄙视的态度。而在霍尔顿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对物质的疯狂追求导致他们变得虚伪,但他们膨胀的物欲使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虚伪。霍尔顿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他倍感失望,在学校里,他饱受精神上的折磨,老师与同学的肤浅粗俗迫使他离开校园踏上社会。如果说学校是一个地狱的话,那纽约就是一个地道的炼狱。在这三天里,霍尔顿目睹了社会上的各种丑态。他与人的每一次接触带给他的只有深深的失望与痛苦。这更加深了他对丑恶成人社会的愤怒与排斥。他发现只有与孩子们在一块他才能得到快乐与轻松,孩子们的纯真让他备受感动。于是他愿意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来保护孩子不受成人社会的污染。然而这个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孩子们总会长大,走向成熟并失去纯真,这是个自然规律谁也改变不了。而且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制度是那样的粗俗不堪,仅凭霍尔顿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的。而且霍尔顿自己的性格缺陷也也是他无力保护纯真的一个原因,他胆小,懦弱不敢面对暴力,更不会挺身而出做一个公然对抗社会的人。此外,霍尔顿也想到过死,但是死也无法让他得到安宁,因为“你永远找不到一个安宁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根本就不存在,即使死了,也有人会在你的坟墓上写上"fuck you"”。即使死也无法让霍尔顿得到安宁。最后他只能向社会妥协。我想,霍尔顿最后虽然妥协了,也不代表他真的认同这个社会。他不在向以前那样愤世嫉俗了,也褪去了那层用来保护自己,愤世嫉俗的皮囊。他最后打算去学校,也是他最终妥协的一种表现吧!我不觉得这是个悲剧的结局,他最终融入社会总比他一直处于愤怒的状态好吧。就像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也有好多现象看不过,难道我们就得一个劲的批判这回吗?社会就是社会,它是复杂的,有些事情我们没法改变就顺其自然吧,生活总要继续,你说是吧!

故事的开始就是故事的结局,霍尔顿是在少管所开始讲述自己圣诞几天的经历了,也就是说,故事是倒叙的。但是,他是怎么样被送进少管所,以及他出来之后会怎样面对这个社会和生活,都是不确定的。
霍尔顿内心的纯真使他无法接受这个虚伪肮脏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