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作简要分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2:46:38

一、作者介绍(结合注释)。
  荀况(约公元前325—约前235年)名况 ,时人尊称荀卿,汉代著作避汉宣帝刘洵讳,又称孙卿,战国后期赵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荀子是著名教育家,是法家思想家韩非、李斯的先生。荀子出于儒而不拘于儒,他对儒家传统思想作了大胆的取舍。其思想的基点是“性恶论”。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伪也;伪,人为也。”生而有欲,争权夺利,人欲横流,辞让亡焉,人世大乱,因此荀子认为要——规之以礼,确定分界;绳之以法,匡正时弊;劝之以学,促成向善。
  从荀子的思想的基本点来看,劝学的目的,在于改造人恶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一书说理透彻,气势恢宏,语言优美,善用比喻,学者气息浓郁。《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的繁体字“劝”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学》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篇著名作品。这篇作品极少抽象说教,而是运用譬喻和推理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方法.人们通过浅近明白的道理和具体生动的形象,受到启发和教育。

《劝学》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
的一篇著名作品.这篇作品极少抽象说教,
而是运用譬喻和推理的方法,从不同的侧
面,不同的角度去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
的方法.人们通过浅近明白的道理和具体生
动的形象,受到启发和教育.
文章开宗明义,首先提出"学不可以
已"的论点,接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明
了学习的重要性.一是以青胜于蓝和冰寒于
水这一生活现象作为论据,说明人们必须向
前人学习,后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