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时候,北京是陪都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4:38:21
北京大名府,是怎么回事呢?

1042年6月6日,宋仁宗将大名府改为北京,作为北宋首都东京汴梁的陪都。宋仁宗虽然将大名府改为“北京”,但它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北京,而是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附近。
大名府故城
大名府并不是在北宋才被重视起来的,它的历史悠久,自汉唐以来,就有“河朔重镇、北门锁钥”之称。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这里就已经建立县治,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北宋,大名府是一个边陲重镇,它也是北宋在河北最大的城市,它的存在是为了对抗辽国的边陲重镇燕京(即今天的北京)。
大名府的所在地,在春秋时期最初属于卫国。广袤的河北平原,自然条件优越,这里的农业、手工业和经济在彼时的华夏大地都属于上乘,因此成为诸侯必争之地,先后辗转属于晋、魏,后归秦。西汉之后,邯郸衰落,继之而起的是邺,三国的曹魏曾在这里兴修水利,邺渐渐成为河北平原的大都会。
大概在前燕建熙元年(360年),这里先设置贵乡县,不久置贵乡郡,这就是大名府故城建城之始。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于贵乡县置魏州,县治与州治同在一城。
隋朝末年,义军四起,李密夺得魏州,其他的义军将领窦建德、刘黑挞也曾经先后争过魏州以便进军中原。唐初得魏州,把贵乡改为元城,将其作为控制东部地区的重镇。贞观五年,唐太宗在元城设总管府。元城不是边镇而设总管府,证明当时它是新建的唐王朝用以控制不稳的东部地区的‘襟带之地’。
唐中后期,藩镇割据状况严重。魏州因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成为“河朔四镇”(魏博、成德、卢龙、淄青)之魏博节度使的治所所在地。782年,魏博节度使田悦改魏州为大名府,这是“大名府”这三个字的第一次出现。
从五代开始,这里就一直是河北南北六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后梁的都城设在开封,从此时开始,大名府便于开封唇齿相依。后周太祖郭威即位开封府后把其养子荣柴派到这里任天雄军节度使,屏障开封。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却没有料到在北方有了心腹大患——契丹。宋太宗收复幽云十六州未果,契丹反而时常南下骚扰。到北宋中期,契丹南下的威胁越来越大,而从河北平原到北宋首都开封儿乎是无险可守,宋仁宗为防御契丹南下,便于庆历二年(1042),建大名府为北京,作为东京汴梁的陪都,辖境包括今河北省临西、馆陶、大名、广平、威县、魏县及成安县。
赵构建立南宋后,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