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形成的标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7:46:31

进士科竞争激烈,士子趋之若鹜。明经科应试者与合格者的比率为10:1至10:2,而进士科是100:1至100:2,两者有很大差别。而且在唐代对科举合格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言,从中可看出对明经科不如进士科那样热切。这可能缘于中央政府因重视明经科而规定了更多定员,但从竞争率来看,当时士人对进士科的偏好也是很明显的。唐代“进士者,时共贵之”、“进士之科,得人为盛”的记录,或《新唐书·选举志上》中“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的断言等都反映了同样情况。因此即使是明经科在唐代科举制度上受到优待,“舍明趋进”的士人们对进士科及其合格者的社会需要还是确实存在的。因此有必要对这两种仿佛矛盾的现象加以说明,也就不能不论及这种重视进士科的社会氛围。

社会上对进士科的偏好,还反映出当时对进士科的尊重与当官显达并无关系的现象。这在进士科的重要性逐渐提高、高级官员大多出身进士科的唐后期也是如此。比如有当时的宰相元稹因明经科出身,而受到李贺面驳的传闻。唐代“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的记录明显以“位极人臣”的官人地位与作为进士科的“美”根本相异的问题为前提。因此,当时对当官显达和对进士科的尊重有着完全不同的标准,进士科与其科举制度上的位相无关,可能比明经科更受社会重视。
现存的唐代登科记内容以进士科为主。根据现存的以进士为中心的登科记内容,可以认为唐代士人们对明经科的关心比起进士科来确实很少。

http://bbs.cqzg.cn/thread-701870-1-1.html

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始置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