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是个怎样的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16:37:17
结合《胡同文化》《葡萄月令》《受戒》

公元1036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我觉得连“之一”二字都不必加)出生在四川。40岁时,他写下了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一直觉得如果在所有的诗词中只能选一篇的话,则必属此篇无疑。这首词的意境,正如朱熹说的那样: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东坡好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东坡重情。发妻故去十年后还经常想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东坡是那种心地太纯净的文人,这种人根本不可能在中国的官场中生存。所以他被一贬再贬,官越当越小,越走越偏远,他却始终怀着一颗平静而喜乐的心: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对于人生的风雨,他早已从早年的“莫怕穿林打叶声”的无畏修练成“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化境。
东坡是适合当邻居的那种人。大雪夜,突然造访:“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则“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又过了800多年,我看得上的第二个男人出生了。他是广东人,字季新,号精卫。要论文才,汪先生可能要比东坡差那么一点。虽然他考中过秀才,留学过日本,可谓学贯中西。他至今仍被人记起的文字大概只有那首“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了,虽然孙文的总理遗训也常被人提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那是汪先生执笔写就的,孙文未易一字。今天夏天,在北京什刹海旁的宋庆龄故居,终于看到了汪先生的墨宝,我静静地伫立了良久,心中满是心酸和感慨。
有人说汪先生不喝酒,这恐怕是误解。其实汪先生也喝酒,不过一来身体不好,医生不让他多喝;二来媳妇管得也严;三来以先生的勇气和毅力,戒酒或限酒想来轻而易举。
汪先生也重情,当年冒着必死的决心刺杀载沣(宋庆龄的故居即是载沣的花园)而做了楚囚,粉丝陈璧君不知花了多少银子,给汪先生送去10个鸡蛋,夹带了一封情书,大意是虽然我们今生无缘成婚,我们在心里成婚好吗?永远都是对方的爱人。汪先生当即咬破中指,在情书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诺”字。这一个“诺”字,胜过1千零1朵玫瑰,至今仍看得到淡淡的殷红。
其实戏称陈璧君为“粉丝”是不太尊敬的,应该恭敬地叫一声“陈先生”。诗人裴多斐不是说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诗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