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发光是因为核聚变,那么大的爆炸为什么没把恒星炸散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13:57:47
我觉得应该不是引力,而是爆炸时产生的威力不够,爆炸时不时全方位而是渐进的进行的,比如1百万个核弹,他是一个接一个的炸,而且地点方位不同,而不是100万个同时炸,在这个爆炸接力的空隙时恒星会重新构造以获得整体平衡至于散架!

因为恒星质量很大,引力很强。
同时这也是核聚变的原因——氢原子受引力作用聚合成为氦,于是太阳中心聚集的是氦。
当前氢核聚变的反应释放的能量与引力平衡,从而维持了当前太阳的大小。

当太阳内部的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还也会开始聚变从而产生碳。
这个反应的剧烈程度比氢核聚变产生氦要强烈得多的多得多,太阳的体积会变大数万倍,变成红巨星,同时温度也会变得比现在高得多。
接下来太阳就寿终正寝了,当氦聚变完后,得到的碳不足以产生新一轮核聚变,于是核聚变停止,太阳受引力的作用坍缩成白矮星。

当然很多恒星比太阳大很多,当积累到一定多的碳时,碳也会开始核聚变,从而变成铁。
而铁是极不稳定的核燃料,在产生铁的初期(也就是碳刚开始反映的时候)就会开始下一轮的核反应。
这个反应极其强烈,以至于引爆恒星,于是产生的新星爆发(比较强烈的称谓超新星爆发),爆发的巨大压力使各种不同原子结合成新的原子,反应的产物也参与到这个反应之中,于是产生大量不同种类的元素,这样才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各种元素。
恒星爆发后剩余的没有逃脱引力束缚的核心就成为了中子星。

还有一些恒星,比上述的这类还要巨大的多得多的多,大到它的引力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铁核聚变。
这时,这颗恒星进一步演化成为超红巨星,温度更高,但是更不稳定。
反应一段时间后,恒星的引力终于占劣势,于是发生了第一次超新星爆炸。
但是由于这颗恒星太大了,被引爆后的恒星仍然有大量核燃料没有逃脱引力的束缚,重新形成了红巨星,并重复上述反应。
于是这颗恒星进入了脉动周期,成为脉动变星,在地球上观测这种恒星的亮度会周期性地变化。
恒星在这种状态下,每个脉动周期会随着超新星爆发而损失一定的质量(主要是氢和氦)。
某一次超新星爆发后,残余的氦终于无法继续聚变了,恒星就进入了一个更加NB的阶段。
由于重元素原本就集中在恒星内部,外层反应停止后实际上恒星的主要质量都成为稳定的重元素。这类元素不容易聚变,于是引力占了上风,巨大质量的恒星核急剧坍缩——形成了黑洞!!!

综上所述,恒星是可以被炸散的,而且有的恒星会被炸散很多次。但是太阳不会,因为太阳质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