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女比例为116:100,远高于自然选择的结果。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前中国“重男轻女”现象的产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6:25:28
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男女比例为116:100,远高于自然选择的结果。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前中国“重男轻女”现象的产生,以及你认为的治理措施?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中国老一辈人们生活都比较贫穷,父母都希望生下的孩子能够尽量多的为家里分担压力,创造食物。

男孩子自然在这方面比较有优势,因此男孩子得到重视。

但是,光从经济学的角度,是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男多女少的。

因为纵然中国的父母更喜欢男孩子,但是他们是无法决定这个结果的。因此,生下来的男女比例必然是很接近的。

但是为什么造成难多女少呢?显然是由于女孩子死亡多于男孩子。

在自然条件下,女人的平均寿命要比男人长,因此,这种女孩子死亡多于男孩子,不可能是自然条件造成的。

必然是人为因素造成!

继续分析下去就没意思了。

经济因素是诱因,思想才是根本。

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不是真正把女婴儿的生命当一回事!

生下来如果是女婴儿,就不要了。

这就是为什么。

当前的这个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传统思想观念问题,数千年的观念习惯不是几十年就可以改变的。

当然究其根源也是经济问题,不过是几千年前的经济问题。

从不同民族的女性地位来看,农耕民族的妇女地位相对较低,而游牧,商业民族的妇女地位相对较高。其原因是不同性别在不同经济模式下的不同经济地位不同造成的,因为在农业活动中,妇女作用较小,而在牧商活动中作用相对较高。

而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是属于标准的农耕民族,所以从进入农耕时代开始,男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就开始明显高于妇女,随之的社会地位就开始逐步提高,并随着农耕文明的延续,而日益增强。

作为父母,当然希望拥有在农业经济活动中能发挥更多作用的男性后代,所以这种观念在数千年的农耕时代中不断传递,不断强化。

虽然现在中国的主体经济发展,已经达到工业化初期的水平,但是数千年传承的观念,不是几十年就可以消除的,并且几乎是不可能彻底根除的。这种观念只可能随着经济模式的发展中,男女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经济作用的改变,而逐步被改变。

换句话说,男女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经济作用可以认为是其本质价值,而父母在生育过程中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