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上海共划分为哪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4:17:29

市中心区(1949-1960,期间逐步归并,形成目前行政规划):
1.黄浦区,2.老闸区,3.卢家湾区(简称卢湾区),4.邑庙区,5.水上区(1953年以黄浦江、苏州河及其68条支流水域设置。因居民都是散居水上的船民,故名。1956年年底因散居水上船民大部分都已在陆上定居而撤销),6.新成区,7.蓬莱区,8.嵩山区,9.徐家汇区(简称徐汇区),10.常熟区,11.长宁区,12.静安寺区(简称静安区.1956撤消建制,1960年复建),13.法华区,14.普陀区,15.闸北区,16.北站区,17.北四川路区,18.提篮桥区,19.虹口区,20.杨树浦区,(1949年改今名),21.榆林区
撤并至今日情况(只针对以上区名,并不涉1970年后的更动):
南市区(1956年6月水上区撤销,黄浦江和苏州河两水域的中线以西,以南归区境,1960年新成区东部及邑庙区、卢湾区的部分地区划归区内,后改动见备注1)
卢湾区(1956年、1960年两次调整行政区划,先后将撤销的嵩山区和邑庙区部分地境并入,成今界。)
徐汇区(1956年常熟区与徐汇区合并,仍名徐汇区。)
长宁区(无撤并情况,但1980年后有多次括界成今界)
静安区(1956年撤销静安区建制,以常德路、富民路为界,析为东、西两部,分别并入新成、长宁2区。1960年初以江宁区全部、新成区西部及长宁区镇宁路以东部分地复置静安区。)
普陀区(1950年闸北、真如、新泾3区部分地段划入后,辖境扩展至苏州河以北,1956年后又多次划入真如、大场、西郊等区和宝山县部分地域。)
闸北区(1956年北站区并入。1958年划入原北郊区中山北路至场中路地区。1962年从虹口区划入罗浮路以西地区。)
虹口区(1956年划入北四川路区,1960年划入提篮桥区)
杨浦区(1958年北郊区撤销,将走马塘以南划入。1960年1月榆林区撤销后并入。1961年浦东县撤销,将沪东街道并入。吴淞区及浦东新区变更见备注)

郊区(1949-1965期间逐步归并,形成目前行政规划):
民国末期至解放初期10个郊区名:
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杨思、洋泾、高桥、真如、新市街区(1952年撤销建制,辖地划归江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