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检测一种材料的耐久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0:52:54
就是垃圾填埋场防渗材料的耐久性

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是采用各种检测方法对建筑结构进行耐久性检测,并对其安全性、可靠性进行鉴定,得出其鉴定等级和是否需要加固的结论。
过去,有的人认为建筑结构是由十分耐久的材料组成的,因而建筑结构根本没必要检测或鉴定,这是人们对建筑结构的最早认识;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发现有些建筑结构在建后较短的时间内即/¨现耐久性劣化,发生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结构变形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出现倒塌现象,引起专家、学者及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他们经过大量的检测和鉴定,发现已建的建筑由于受到环境条件、施工质量及使用方法的影响,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耐久性问题,其中一部分需要进行加固维修,从而否定了建筑结构绝对耐久的结论,并随之建立了有关检测、鉴定和维修的规程。接着,他们又发现,在房屋建设高潮过后,出现的各种耐久性问题是十分触目惊心的,每年用于建筑结构维修的费用之大是意想不到的。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用于修复基础设施的费用约占其总资产的10%,而且由于修复等原因所造成的停用等间接损失,是整个修复费用的10倍,其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是GDP的4.9%;加拿大为修复损坏的基础设施需投资5000亿美元;英国维修费用占当年土建工程费用的2/3(1980年);日本发现建筑结构的问题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也渐露端倪。总之,发达国家的维修费用约占其总土建投资的50%,其中大部分是结构的检测、鉴定与加固费用。建筑结构的提前劣化,以及庞大的维修费用使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认识到建筑结构检测和鉴定的必要性,于是针对检测和鉴定的政策、规范,乃至相应机构便应运而生。
我国目前存在的房屋耐久性问题正是西方国家在三十年前遇到的,而且在某些地方比国外更为严重。据国家统计局和建设部的统计,由于地震、设计标准偏低、使用不当、施工质量及环境影响等原因,我国房屋建筑需要加固、改造的比例十分巨大,见表1.1,基本上有总量的一半需加固、改造,而急需加固、改造的建筑则占15%-20%。

我国的建筑结构因受低标准的影响(如推广所谓“干打垒”建筑),结构设计安全系数很低。这不但难以抵御地震,而且过早劣化;特别是在20世纪所建大量的砖混结构建筑

第1页

采用砖砌体内墙承重,墒上仅仅铺一层砂浆就吊装空心板,结构连接存在很大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