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关高中化学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0 02:52:57
我们都知道,在化学中有溶解度着一个概念,即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摩尔水的情况下能溶的溶质量。我的问题是,假设在某温度的水中溶了一定量的氯化钠,并达到饱和状态,但是为什么给溶液增加温度时,便可继续再溶氯化钠?有谁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这其中的具体原因,具体机制?
感激不尽!~

可以用溶解平衡来解释
溶解实际上就是溶化的速度大于结晶的速度
当两者速度相等时 也就是所谓的饱和溶液
当升高温度 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平衡正向移动(也可以认为升高了温度加快了粒子运动 加大了粒子与水碰撞的概率)
所以粒子有趋向于溶解的倾向(此时溶解速度大于结晶速度)
也就可以在溶解晶体了

因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溶液升温后,水分子微粒间的空隙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