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大学问 最后两部分翻译,注意最后两部分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9:36:27
问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以至于先修其身,以吾子明德亲民之说通之,以既可得而知矣。敢问欲修其身,以至于致知在格物,其工夫次第又何如其用力欤?” 答曰:“此正详言明德、亲民、 止至善之功也。盖身、心、意、知、物者,是其工夫所用之条理,虽亦各有其所,而其实只是一物。格、致、诚、正、修者,是其条理所用之工夫,虽亦皆有其名, 而其实只是一事。何谓身心之形体?运用之谓也。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何谓修身?为善而去恶之谓也。吾身自能为善而去恶乎?必其灵明主宰者欲为善而去恶,然后其形体运用者始能为善而去恶也。故欲修其身者,必在于先正其心也。然心之本体则性也,性无不善,则心之本体本无不正也。何从而用其正之之功乎? 盖心之本体本无不正,自其意念发动,而后有不正。故欲正其心者,必就其意念之所发而正之,凡其一念而善也,好之真如好好色,发一念而恶也,恶之真如恶恶臭,则意无不诚,而心可正矣。然意之所发,有善有恶,不有以明其善恶之分,亦将真妄错杂,虽欲诚之,不可得而诚矣。故欲诚其意者,必在于致知焉。致者,至 也,如云丧致乎哀之致。易言‘知至至之’,‘知至’者,知也,‘至之’者,致也。‘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充扩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良知明觉者也。凡意念之发, 吾心之良知无有不自知者。其善欤,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其不善欤,亦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是皆无所与于他人者也。故虽小人为不善,既已无所不至,然其见君 子,则必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者,是亦可以见其良知之有不容于自昧者也。今欲别善恶以诚其意,惟在致其良知之所知焉尔。何则?意念之发,吾心之良知既知其为善矣,使其不能诚有以好之,而复背而去之,则是以善为恶,而自昧其知善之良知矣。意念之所发,吾之良知既知其为不善矣,使其不能诚有以恶之,而复蹈而为之,则是以恶为善,而自昧其知恶之良知矣。若是,则虽曰知之,犹不知也,意其可得而诚乎?今于良知之善恶者,无不诚好而诚恶之,则不自欺其良知而意可诚 也已。然欲致其良知,亦岂影响恍惚而悬空无实之谓乎?是必实有其事矣。故致知必在于格物。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 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夫是之谓格。

你是哪里不懂?这个是阳明心性学的功夫论,阳明公的独到之处,在于其内外的打通。不像朱子分内外二截。
  阳明公答趁九川“物在外,如何与身,心,意是一件”时候这样说:“耳鼻口舌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非耳鼻口舌四肢身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出自《传习录》下)
  上一段说的是诚意的功夫到底怎么做。怎么能够去感应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

  下一段是针对朱子的《四书集注》里大学说的,大学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朱子的意思是,止于至善是最重要的,亲民(亲字在朱子理解是做新的通假用),明明德是递进关系,而阳明公则认为这些都是并列的,是一件事情,是心在不同事情上的不同反应。
  阳明学是孟子学,建议你先看《大学》和《孟子》,这两篇通熟以后,有些感念是很好理解的。如实在不能理解请参看牟宗三先生的《从陆象山到刘辑山》《心体与性体》。
  我国哲学还重视一个体证,也就是学了之后想办法落实到生活里去,在生活中感悟这些道理,否则的话,这些道理就算知道也没有用。

  有什么问题的话,欢迎再联系。

  阳明学江阴君山会后

全部的意思:
Q说:“世界上谁想要明德古明,使他的身体前,以邬兹明德堂亲民党据说要么继续进行知识。敢于于修它的身体,所以在致知自然现象,其工作的效力,因为它在如何今晚的?“答案阶段:”这是明代的详细说明,亲民,只有完善的权力也。盖身,心,
意义,知识和材料在实际使用结构化的工作,虽然他们也有自己的,但只是一个东西。格,诱导,诚实,积极的,维修人员,已被众多的协调一致的努力,但易其额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实际上只是一个问题。什么是身体和精神?使用,也对。什么是心理精神
清楚吗?掌握这也。什么是修养?
远离邪恶,也很好。吴畲嗯离开芜湖的好?应主人的灵魂铭魏失嗯远离邪恶,然后用自己的身体才能干好谁也远离邪恶。因此,谷修它的身体会是谁第一个是它的核心。然本体论的核心是也,非穷人,那么这个本体的心还没有错误。因此,他用他的权力被乎?
盖心本体没有错误,因为其思想的推出,则是不公正的。辜语是谁,必须发出他的想法,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