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8:36:17
镇殿大将军和十三省巡按是什麼职位、几品的。 给点历史
是十三省游国代巡 、说错了。

不管何朝代,大将军一般是二品(武职)或从二品,品级与尚书(文职)同,但政治地位不如尚书尊贵,权力亦不如尚书。巡按属监察官,通常巡按(监察)一省军政、民政及盐铁、漕运、铸造等事务上的朝廷法令执行情况,历史上有十三府(不限定在一省之内,可以跨省执行监察使命)巡按,在下没听说过还有十三省巡按。巡按隶属御史台,御史台主官称都御史,副官称副都御史,一般执事官称御史或御史大夫,通常御史出放外任,担当一省巡按,会挂上副都御史头衔,品级应属从三品或正四品。

没听过

哦,这咱可不懂

十三省巡按是瞎编的。

镇殿将军是古时朝会时立于殿角的武装侍卫,一般选身躯高大魁梧者担任。所以不可能出现“镇殿大将军”的说法(小说里的都是虚假的),因为他不够格当大将军。
“大将军”的称号始于战国,是古代带兵打仗的最高统帅,可以统帅全国兵力,也是武将的最高封号。大将军无品级,因为当时还没有实行九品官职。到唐宋之后,品级基本确定,但不叫大将军了,比如骠骑大将军(从一品),辅国大将军(正二品或从二品),冠军大将军(正三品),怀化大将军(正三品)。

“巡按”一词始于唐朝,唐天宝五年(746年),派官巡按天下风俗黜陟官吏,但不常置。
到明朝成为固定编制,明永乐元年(1403年)后,以一省为一道。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考察吏治,每年以八月出巡,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品级虽低(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但号称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县行政长官皆其考察对象,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
所谓“十三道巡按”,是因为明朝分全国为13个省,都察院也分为十三道,配备十三道监察御史110人,每年再从他们中选出巡按御史,派往全国各地十三省。所以称“十三道巡按”。

镇殿大将军是荣誉职务。
十三省巡按,品级也不高,一般是中央下派,到地方视察工作。(一般来说,也是监察部门下派的),如果不是钦差(皇帝派的)的话,其实权力不大。